[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防焦风的褐煤旋流燃烧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79973.8 | 申请日: | 2015-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6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青;赵永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防焦风 褐煤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防焦风的褐煤旋流燃烧器。
背景技术
褐煤储量丰富,在我国动力燃料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埋藏较浅,多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采掘成本低,产量大;同时褐煤发热量低,水分和灰分含量大,不适合长距离运输作为煤化工原料,但褐煤挥发分含量高,极易着火和燃烧,因此可作为动力燃料就地转化为电能。
在褐煤用作电站锅炉燃料时,由于褐煤的灰分含量高且灰熔点低,有较强的结渣性,目前多采用大炉膛设计、直流燃烧器、四角或八角切圆燃烧方式。而通常对冲燃烧方式中所用的旋流燃烧器则并未针对褐煤的特性作较多的改型,往往采用设计燃用烟煤时的结构,仅针对褐煤作喷口面积和风速的重新设计。因此在燃用褐煤时,旋流燃烧器常出现燃烧器区域结渣严重、低负荷时由于高水分的影响而燃烧不稳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防焦风的褐煤旋流燃烧器,能够较好地适应褐煤燃烧特性、低NOx排放,并且能够防止结渣和腐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设有中心风管的一次风粉通道;所述的一次风粉通道与中心风管之间设置有能够使煤粉沿一次风粉通道径向内浓外淡的煤粉浓缩器;一次风粉通道外设有二次风通道,二次风通道外还设有能够通过强旋流全扩散防焦风的防焦风通道,防焦风通道的防焦风喷口采用沿防焦风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的渐缩扩口。
所述的二次风通道和防焦风通道之间设有能够通过直流型式隔离风的隔离风通道。
所述的二次风通道包括内二次风通道和外二次风通道,内二次风通道设在一次风粉通道外,外二次风通道设在内二次风通道外,隔离风通道设在外二次风通道外。
所述的内二次风通道内设有可调内二次风旋流叶片,外二次风通道内设有可调外二次风旋流叶片。
所述的一次风粉通道的一次风出口、内二次风通道的内二次风出口以及外二次风通道的二次风出口均采用渐缩扩口。
所述的隔离风通道的隔离风喷口采用沿隔离风流动方向逐渐变大的渐缩扩口,隔离风喷口和外二次风的渐缩扩口形成收缩式隔离风喷口。
所述的隔离风喷口的渐缩扩口角度小于防焦风喷口的渐缩扩口角度。
所述的中心风管的出口设置有沿中心风流动方向逐渐增大的内缩式的喇叭形扩口。
所述的防焦风通道内设置有能够引起强旋流的防焦风旋流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能够通过强旋流全扩散防焦风的防焦风通道,同时配合防焦风喷口的渐缩扩口设计,能够在燃烧区域水冷壁壁面形成一层空气膜,防止软化的灰渣粘附在水冷壁上,也能够有效地减轻腐蚀和结渣。另外,由于一次风粉通道与中心风管之间设置有能够使煤粉沿一次风粉通道径向内浓外淡的煤粉浓缩器,由于一次风粉通道内的一次风粉气流为内浓外淡,煤粉气流实现浓淡燃烧,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NOx排放浓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心风管采用内缩式的喇叭形扩口,该内缩式的喇叭形扩口能够降低了气流的刚性,增大了回流区的面积,使更多的高温烟气回流至火焰根部,在低负荷时,喇叭形扩口能够扩大补氧接触面积,更好地实现煤粉颗粒与空气的湍动混合,配合高温烟气对火焰根部的持续加热,克服了水分对着火稳定性的不良影响。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二次风通道和防焦风通道之间设有能够通过直流型式隔离风的隔离风通道;且隔离风喷口采用渐缩扩口,气流在喷口处实现加速,增强其刚性,对起到燃烧气流与防焦风的隔离有一定作用,使得燃烧所需的二次风与防焦风互不影响,互不干扰,可防止防焦风气流被燃烧气流卷吸而过早加入燃烧过程,无法在水冷壁壁面贴壁流动形成空气膜的问题发生。而由于隔离风喷口的渐缩扩口角度小于防焦风喷口的渐缩扩口角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燃烧区域水冷壁壁面形成空气膜,防止软化的灰渣粘附在水冷壁上,也能进一步减轻腐蚀。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的一次风粉通道外依次设有内二次风通道、外二次风通道、以及隔离风通道,使得内二次风、外二次风、隔离风构成了多级空气分级,从而使煤粉燃烧热负荷不至于过于集中,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防止结渣和腐蚀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99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罩式可移动秸秆焚烧装置
- 下一篇:生物质气化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