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束式集装箱及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9677.8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6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红;李书磊;王会赏;宋新海;张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90/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周惠来;阙龙燕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束 集装箱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天然气的储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及具有该管束式集装箱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其被广泛用作城市煤气和工业燃料。天然气运输的方式主要有液化天然气运输和压缩天然气运输。压缩天然气的运输主要通过管束式集装箱进行运输。
目前,市场上的管束式集装箱一般由集装箱框架和多支高压无缝的钢瓶组装而成。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管束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该管束式集装箱10包括框架11和钢瓶12,该框架11一般设置有前仓110和后仓(未图示)。前仓110包含端框111和由侧支撑梁1121(2根)、顶梁1122(1根)、底梁1123(1根)围成的中间框架112。位于框架11最前端的端框111由上端梁(未图示)、下端梁(未图示)、角柱111(2根)及角件1112(4个)组成。用于固定钢瓶12的钢瓶支撑端板113通过固定件114固定在中间框架112的侧支撑梁1121、顶梁1122和底梁1123上。
然,上述现有管束式集装箱的框架内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运输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束式集装箱框架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充分的利用集装箱的框架空间的管束式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管束式集装箱的运输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包括框架和位于所述框架内的钢瓶,所述框架的前端具有前端框,所述管束式集装箱还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钢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框架内且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所述前端框上。
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所述支撑板设有通孔,所述钢瓶的一端部穿过所述通孔而定位在所述支撑板上,且该端部伸入所述前端框内。
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所述钢瓶的端部连接有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所述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四周,且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前端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布设在所述支撑板四周的多个角钢,所述角钢包括两互相垂直的连接臂,所述角钢的其中一连接臂焊接固定在所述端框上,所述角钢的另一连接臂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所述前端框包括两相互平行的角柱、连接在两角柱底端之间的下端梁和连接在两角柱顶端之间的上端梁,所述支撑板的四周分别通过角钢固定在所述角柱、所述下端梁和所述上端梁上。
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所述角钢的连接臂贴合于所述支撑板的内表面。
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所述钢瓶的端部设有安全排空管,所述上端梁设有穿孔,所述安全排空管从所述钢瓶的端部向所述上端梁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排空管的上端穿过所述上端梁的穿孔。
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所述钢瓶的端部设有安全排空管,所述上端梁的宽度小于所述下端梁的宽度,所述安全排空管从所述钢瓶的端部向所述上端梁的方向延伸直至所述安全排空管的排空口与所述上端梁齐平且位于所述上端梁的外侧。
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所述框架的后端具有后端框,所述管束式集装箱靠近后端框的位置还设有与所述后端框平行的中间架,所述中间架包括两相互平行的侧支撑梁、连接在两侧支撑梁顶端之间的顶梁以及连接在两侧支撑梁底端之间的底梁,所述管束式集装箱还包括用于固定钢瓶另一端部的支撑板,该支撑板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所述中间架上。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运输车,包括车架和行走机构,所述运输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上述管束式集装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管束式集装箱的支撑板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框架的前端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去掉了两根侧支撑梁、一根顶梁和一根底梁,大大减轻的管束式集装箱框架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因采用上述的管束式集装箱,提高了车辆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管束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束式集装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束式集装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的A-A截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束式集装箱的安全排空管位于上端梁外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束式集装箱的安全排空管位于上端梁外侧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96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