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智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9671.0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6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蒋慧;陆月朋;高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J2/40 | 分类号: | F24J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3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热水器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控制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智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热水器的到了普及,已经成为常见家用电器的一种。目前,热水器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电加热、燃气和太阳能三种。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其使用成本几乎为零,相对清洁,适用范围广。特别是现在的农村,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
但是,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上水问题。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还是通过手动操作上水,很多时候由于忘记关掉上水的阀门而导致水资源浪费。目前,国内也有太阳能热水器自动上水控制装置,主要是以机械阀的方式进行控制居多。(2)加热问题。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通过集热器进行加热,但是,在连续阴雨、冬天光照不强或者气温较低的早晨情况下,水温将无法达到使用要求,这样就限制了该种热水器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智能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上水控制模块、加热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于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连接控制上水控制模块、加热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上还连接有水位检测模块、水温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所述上水控制模块包括电磁阀驱动电路、电磁阀,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加热电阻。
所述主控模块以基于32位的ARM-Cortex-MONUC140VE3CN作为主处理器,主要接收水位检测模块、水温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并对上述信号进行处理,实时向人机交互模块输出水位和水温信息进行显示,同时根据接收到的水位信号对电磁阀进行开关控制,当主控模块接收到来自人机交互模块手动输入信号时,驱动电磁阀和加热电路进行上水或加热。
所述水位检测模块设置在水箱内,在水箱的最低水位、1/2水位、3/4水位以及最高水位分别设置四个水位探头,彼此之间绝缘。
所述水温检测模块为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负责完成温度的测量及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的的全过程,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直接把检测到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传给主控模块,经过主控模块处理,在人机交互模块上显示温度值。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采用TFT-LCD液晶显示屏ILI93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与手动两种上水功能,并能根据水位上限自动停止加水,解决加水过量问题;同时可实现加热温度设定进行自动加热,并可以防止加热过冲,解决水温过低问题;并且通过液晶显示水温和水位,并可以直接操作,直观明了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位检测模块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温检测模块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驱动电路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人机交互模块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人机交互模块显示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上水控制模块、加热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于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连接控制上水控制模块、加热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上还连接有水位检测模块、水温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所述上水控制模块包括电磁阀驱动电路、电磁阀,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加热电阻。
所述主控模块以基于32位的ARM-Cortex-MONUC140VE3CN作为主处理器,主要接收水位检测模块、水温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并对上述信号进行处理,实时向液晶屏输出水位和水温信息进行显示,同时根据接收到的水位信号对电磁阀进行开关控制。当主控模块接收到来自人机交互模块手动输入信号(加水和加热命令)时,驱动电磁阀和加热电路进行上水或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联合大学,未经淮南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9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