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插头U盘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6999.7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6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雄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7/10 | 分类号: | G11C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100079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具体涉及一种双插口U盘。
背景技术
U盘,全称USB闪存盘,英文名“USBflashdisk”。它是一种使用USB插头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插头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U盘的称呼最早来源于朗科科技生产的一种新型存储设备,名曰“优盘”,使用USB插头进行连接。U盘连接到电脑的USB插头后,U盘的资料可与电脑交换。而之后生产的类似技术的设备由于朗科已进行专利注册,而不能再称之为“优盘”,而改称谐音的“U盘”。后来,U盘这个称呼因其简单易记而因而广为人知,是移动存储设备之一。作为移动存储设备,现有的U盘仅能与电脑进行文件交换,而在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功能逐渐增强,包括一些办公文件的处理等,在使用上更为便捷,而现有的U盘无法与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进行文件交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插口U盘,解决了U盘无法与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的数据交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插口U盘,包括矩形结构的U盘本体1,所述U盘本体1的内部设有存储芯片2,所述U盘本体1的外侧端面上对称设有USB插头3与尾插插头6,所述存储芯片2的一端连接USB插头3,所述存储芯片2与所述USB插头3之间设有第一读取模块4,所述存储芯片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尾插插头6,所述存储芯片2与所述尾插插头6之间设有第二读取模块7,所述USB插头3的外侧设有U盘套5,所述尾插插头6的外侧设有U盘盖8。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芯片2为双向输出存储模块,其目的是双向输出端口为连接不同的输出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读取模块4为识别电脑端的信息处理器,其作为识别、读取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读取模块7为识别移动端的信息处理器,其作为识别、读取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U盘套5与U盘盖8均为带有卡块9的盖体,所述卡块9与所述U盘本体1上设有的卡槽10相配合,其为U盘套与U盘盖的固定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U盘套5为U型结构,所述U盘套5通过转轴11旋转连接所述U盘本体,其为U盘套的固定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双接口设计的U盘,既能与电脑进行数据交互,同时又能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上进行数据交互,使用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整体结构;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4是图3中B-B向剖视结构图。
图中:
1、U盘本体;2、存储芯片;3、USB插头;4、第一读取模块;5、U盘套;6、尾插插头;7、第二读取模块;8、U盘盖;9、卡块;10、卡槽;1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插头U盘,包括U盘本体1,所述U盘本体1的的内部设有存储芯片2,存储芯片2的一端设有USB插头3,存储芯片2的另一端设有尾插插头6,存储芯片2与USB插头3之间设有第一读取模块4,存储芯片2与尾插插头6之间设有第二读取模块7,USB插头3与尾插插头6均全部露出U盘本体1,USB插头3与尾插插头6的外侧分别设有U盘套5与U盘盖6,U盘套5与U盘盖6上均设有卡块9,U盘本体1上设有的与卡块9配合固定的卡槽10。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插头U盘,包括U盘本体1,所述U盘本体1的的内部设有存储芯片2,存储芯片2的一端设有USB插头3,存储芯片2的另一端设有尾插插头6,存储芯片2与USB插头3之间设有第一读取模块4,存储芯片2与尾插插头6之间设有第二读取模块7,USB插头3与尾插插头6均全部露出U盘本体1,USB插头3的外侧设有U型结构的U盘套5,U盘套5通过转轴11旋转链接U盘本体1,尾插插头6的外侧设有U盘盖8,U盘盖8上设有卡块9,U盘本体1上设有的与卡块9配合固定的卡槽10。
电脑办公时,打开或旋转U盘套,使USB插头露出即可插入电脑使用;当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使用时,打开U盘盖,使尾插插头露出即可插入设备使用,极大的方便的掌上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雄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雄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6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