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溅回转窑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5330.6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7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建林五金厂 |
主分类号: | F27B7/00 | 分类号: | F27B7/00;F27B7/22;F27B7/26;F27B7/2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溅回转窑。
背景技术
各种炭质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排出原料中的挥发分,并相应地提高原料物理化学性能的生产工序,一般炭质原料的煅烧温度为1250~1350℃,针状焦的煅烧温度应达到1450℃左右,电炉煅烧无烟煤时温度达到1500-2000℃。炭质原料煅烧时应尽可能减少氧化损失,原料煅烧的好坏对成品石墨电极或其他炭紊制品的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国外石油焦的煅烧一般在原料生产厂进行,中国生产炭素制品所用炭质原料的煅烧多数在炭素厂进行。
煅烧目的见煅烧工艺基础。煅烧质量指标原料无论在原料生产厂或炭素厂进行煅烧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煅烧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煅烧温度,同时与高温下的持续时间有关,生产普通功率石墨电极时原料煅烧温度应达到1300
当回转窑负压操作时,外部空气压力较大会进入至回转窑的筒体内,导致窑内易燃物料燃烧或产品品质下降;当回转窑正压操作时,会导致回转窑的筒体内的物料反扑,粉尘从筒体内溅出,直接影响生产安全,同时在煅烧时氧化损耗比较高,耐火材料使用不当,窑体检修工作量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建设投资较低、生产能力大、操作机械化程度高,有效防止回转窑筒体内的物料反扑的防溅回转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溅回转窑,具有窑尾、回转窑筒体以及窑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窑尾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窑尾上设有进料口,回转窑筒体内设有通过锚固件固定的窑内耐火衬砖,回转窑筒体的外表面设有大齿轮,大齿轮通过传动轮带动运转,大齿轮的两侧均设有轮缘,轮缘的下端设有托辊,窑头上设有燃料管,窑头的下端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与冷却筒连接,回转窑筒体内设有防溅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窑尾和窑头与回转窑筒体之间为动密封连接,所述的动密封连接结构为套置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转窑筒体为一台由钢板焊成的圆筒。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转窑筒体上设有二次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建设投资较低、生产能力大、操作机械化程度高,有效防止回转窑筒体内的物料反扑,防止粉尘外溅,提高生产效率,氧化损耗低,耐火效果好,安全可靠,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窑尾,2.回转窑筒体,3.窑头,4.支架,5.进料口,6.窑内耐火衬砖,7.传动轮,8.大齿轮,9.轮缘,10.托辊,11.燃料管,12.排料口,13.冷却筒,14.二次鼓风机,15.防溅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溅回转窑,具有窑尾1、回转窑筒体2以及窑头3,窑尾1固定安装在支架4上,窑尾1上设有进料口5,回转窑筒体2内设有通过锚固件固定的窑内耐火衬砖6,回转窑筒体2的外表面设有大齿轮8,大齿轮8通过传动轮7带动运转,大齿轮8的两侧均设有轮缘9,轮缘9的下端设有托辊10,窑头3上设有燃料管11,窑头3的下端设有排料口12,排料口12与冷却筒13连接,回转窑筒体2内设有防溅层15,窑尾1和窑头3与回转窑筒体2之间为动密封连接,所述的动密封连接结构为套置结构,回转窑筒体2为一台由钢板焊成的圆筒,回转窑筒体2上设有二次鼓风机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建林五金厂,未经常州市建林五金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53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