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5143.8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孔德晨;童俊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雅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6 | 分类号: | B60R13/06;B60J10/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7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质 骨架 导槽顶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密封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质骨架导槽顶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导槽顶条与车身接触密封一般都采用二个小唇边的形式,同时在内侧唇边装配头道密封条以提升整体密封性能。但这样的传统方案在零件成本、设备投资及安装工时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投入。而在中低端车型中,处于成本控制考虑,一般没有设置头道密封条,这会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风噪及震动异响。如何在不增配头道密封条的前提下,设计合理的密封结构,减少风噪及振动,提升车辆密封性能,提升汽车厂商提升整车的竞争力,是研究人员主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硬质骨架导槽顶条,它的结构简单、能有效地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导槽顶条和车身连接而产生的风噪及振动异响,提升了车辆密封性能。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硬质骨架导槽顶条,包括侧向开口的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顶面上的,且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的轴向平行的第一上夹持部和第二上夹持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夹持部位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封闭侧,所述第一上夹持部为半实心胶半海绵胶的唇边,朝向开口侧的唇边材料为海绵胶,背向开口侧的唇边材料为海绵胶;
所述第二上夹持部位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开口侧,所述第二上夹持部为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轴向平行的鱼鳍形的中空海绵泡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夹持部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上夹持部的表面喷涂耐磨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夹持部的材料为EPDM实心胶及海绵胶,所述第二上夹持部的材料为EPDM海绵胶,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的材料为EPDM橡胶,所述第一上夹持部、所述第二上夹持部和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是采用复合挤出工艺同时挤出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硬质骨架导槽顶条,包括侧向开口的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顶面上的,且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的轴向平行的第一上夹持部和第二上夹持部;所述第一上夹持部位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封闭侧,所述第一上夹持部为半实心胶半海绵胶的唇边,朝向开口侧的唇边材料为海绵胶,背向开口侧的唇边材料为海绵胶;所述第二上夹持部位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开口侧,所述第二上夹持部为与所述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轴向平行的鱼鳍形的中空海绵泡管。这样的设计减轻了车辆行驶过程中顶条结构和车身连接产生的摩擦异响,降低了风噪,弥补了没有设置头道密封条的系统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硬质骨架导槽顶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硬质骨架导槽顶条,包括一个侧向开口的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3,以及设置在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3顶面的,且与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3的轴向平行的第一上夹持部1和第二上夹持部2。
第一上夹持部1位于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3的封闭侧,第二上夹持部2位于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3的开口侧。
第一上夹持部1为半实心胶半海绵胶制成的唇边,朝向开口侧的唇边材料为海绵胶,背向开口侧的唇边材料为实心胶。
第二上夹持部2为中空的,与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3的轴向平行的鱼鳍形海绵泡管结构。
汽车钣金件4夹持在第一上夹持部1和第二上夹持部2之间。
第二上夹持部2和第一夹持部1上与汽车钣金件4接触,以对汽车钣金件4形成夹持的接触面,采用喷涂耐磨材料两种表面处理方式进行耐磨处理,以增强第二上夹持部2和第一夹持部1的耐磨性。
第一上夹持部1所采用的材料为EPDM实心胶及海绵胶,第二上夹持部2所采用的材料为EPDM海绵胶,硬质骨架导槽顶条本体3的材料为EPDM实心胶:硬质骨架导槽顶条3、第一上夹持部1、第二上夹持部2是采用复合基础工艺同时挤出的。
由于第二上夹持部2是海绵泡管,第二上夹持部2与车身钣金4挤压后,产生一定的密闭性。
与第二上夹持部2为唇边相比,第二上夹持部2采用中空的鱼鳍形海绵泡管结构后,第二上夹持部2可与车身钣金4形成挤压,产生挤压密封,减轻了车辆行驶过程中顶条结构和车身连接产生的摩擦异响,降低了风噪,弥补了没有设置头道密封条的系统的密封性能,应用在没有头道密封条的车型上,可以弥补没有头道密封条而产生的噪音及异响的潜在失效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雅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申雅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5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