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备胎盖板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4385.5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4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姗姗;曹保海;张义;刘博;邢倩倩;于小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43/06 | 分类号: | B62D43/06;B60R13/01;B32B27/12;B32B27/30;B32B9/02;B32B9/04;B32B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翔;黄志兴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备胎 盖板 以及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备胎盖板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备胎盖板安装于汽车行李箱内,用于隔开汽车备胎与汽车行李箱,起到遮盖备胎、随车工具盒并承载行李箱重物的作用,属于汽车内饰件的范畴。
现有备胎盖板的主要类型有PP(聚丙烯)注塑成型、PP蜂窝板冲裁/模压成型、PP木粉板(含中空吹制法)模压成型、硬质纤维板冲裁成型等。然后,这些备胎盖板都分别存在着缺陷,例如,PP木粉板材质的备胎盖板强度低,易发生低温断裂、破碎的问题;PP木粉板和硬质纤维板材质的备胎盖板采用实心结构,产品质量重;PP注塑板和PP蜂窝板材质的备胎盖板耐热性能差,高温状态下不易达到性能要求;以及,产品成型过程中胶粘剂的大量使用造成产品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量较高等。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汽车备胎盖板的应用,阻碍了备胎盖板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强度高、轻量化且VOC性能良好的备胎盖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备胎盖板,所述备胎盖板包括缓冲加强层、结合于所述缓冲加强层的两个侧面上的热熔毡层以及结合于所述热熔毡层的外侧面上的面料。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加强层为发泡板。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板为聚苯乙烯发泡板或者聚丙烯发泡板。
进一步的,所述热熔毡层为纤维材料与热熔性高分子材料的混合层。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材料为麻。
进一步的,所述热熔性高分子材料为聚丙烯或者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面料为无纺布、织物面料、麂皮面料或者针刺地毯。
进一步的,所述备胎盖板还包括预埋的盖板扣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备胎盖板具有以下优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缓冲加强层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效果好等特点,而热熔毡层的热熔性使缓冲加强层与面料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强度高且轻量化的备胎盖板。并且,该备胎盖板的各个结构之间不需要粘接剂即可结合,VOC排放低,减少车内有害物质的排放,低碳环保,改善车内的乘用环境,符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安装于车辆上的备胎盖板具有强度高、轻量化且VOC性能良好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备胎盖板。
所述车辆与上述备胎盖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备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热熔毡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缓冲加强层,2.热熔毡层,21.纤维材料,22.热熔性高分子材料,3.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车辆的整车结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备胎盖板,该备胎盖板包括缓冲加强层1、结合于缓冲加强层1的两个侧面上的热熔毡层2以及结合于热熔毡层2的外侧面上的面料3。其中,缓冲加强层1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效果好等特点,而热熔毡层2的热熔性使缓冲加强层1与面料3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强度高且轻量化的备胎盖板。并且,该备胎盖板的各个结构之间不需要粘接剂即可结合,VOC排放低,减少车内有害物质的排放,低碳环保,改善车内的乘用环境,符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43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挂推进式汽车电力驱动装置
- 下一篇:带自动调节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