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座椅组件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72774.4 | 申请日: | 2015-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5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戴梅松;王兵;刘闪;黄晓;黄国涛;张焰;杨树峰;袁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30 | 分类号: | B60N2/3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座椅 组件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座椅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载座椅一般是固定安装在车辆内的,在车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如果座椅宽度尺寸过大,会影响车内的过道的尺寸,从而影响通过性;如果座椅的宽度尺寸较小,会降低乘坐舒适性。
中国专利CN101734176A(公布日为2010年6月16日)公开了一种车用伸缩座椅,车座椅的下面装有可推拉的伸缩座椅,伸缩座椅安装在车座椅下面的滑轨上。伸缩座椅在伸出车座椅后,伸缩座椅的上表面与车座椅的上表面是不共面的,存在一个高度差。不仅座椅整体看起来不美观,而且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座椅组件,以解决现有的伸缩座椅在处于伸出状态时乘坐舒适性差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该座椅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座椅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车载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支架和常设座椅及隐藏柜体,所述隐藏柜体在使用时与所述座椅支架相对固定,所述常设座椅沿左右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所述座椅支架上,所述座椅支架或隐藏柜体上装配有用于填补常设座椅移动后于所述座椅支架上方形成的空位的补位座椅,所述补位座椅在填补空位后与所述常设座椅相平,所述隐藏柜体具有用于隐藏所述补位座椅的容纳腔。
所述补位座椅铰接在所述隐藏柜体或座椅支架上。采用铰接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通过翻转补位座椅将其隐藏于隐藏柜体中,操作方便。
所述补位座椅铰接在所述隐藏柜体上,所述补位座椅与所述隐藏柜体的铰接轴线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将补位座椅铰接在隐藏座椅上,不用考虑补位座椅对常设座椅移动可能造成的干涉问题,优化了铰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车辆包括车体及设于车体内的车载座椅组件,车载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支架和常设座椅及隐藏柜体,所述隐藏柜体在使用时与所述座椅支架相对固定,所述常设座椅沿左右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所述座椅支架上,所述座椅支架或隐藏柜体上装配有用于填补常设座椅移动后于所述座椅支架上方形成的空位的补位座椅,所述补位座椅在填补空位后与所述常设座椅相平,所述隐藏柜体具有用于隐藏所述补位座椅的容纳腔。
所述补位座椅铰接在所述隐藏柜体或座椅支架上。采用铰接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通过翻转补位座椅将其隐藏于隐藏柜体中,操作方便。
所述补位座椅铰接在所述隐藏柜体上,所述补位座椅与所述隐藏柜体的铰接轴线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将补位座椅铰接在隐藏座椅上,不用考虑补位座椅对常设座椅移动可能造成的干涉问题,优化了铰接结构。
所述隐藏柜体位于所述座椅支架的后方。将隐藏柜体置于座椅支架的后方,是为了使得车内的布局更加紧凑,充分利用车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支架、常设座椅及隐藏柜体,常设座椅沿左右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所述座椅支架上,座椅支架上装配有用于填补常设座椅移动后于所述座椅支架上方形成的空位的补位座椅,补位座椅在填补空位后与所述常设座椅相平。当需要拓宽座椅的宽度时,将常设座椅拉出,同时将隐藏于隐藏柜体中的补位座椅翻转或移动至处于座椅支架的上方;补位座椅可以填补座椅支架之上因常设座椅的伸出而形成的空位,从而拓宽了座椅的宽度,补位座椅在填补空位后与所述常设座椅相平,因此也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当不需要较宽的座椅时,使补位座椅翻转或移动至隐藏柜体的容纳腔内,补位座椅处于隐藏状态,保证了座椅组件的美观性,然后推回常设座椅并使其处于收缩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座椅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座椅组件中的常设座椅处于伸出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座椅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座椅组件中的常设座椅处于缩回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座椅组件中的常设座椅处于缩回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座椅组件中的常设座椅处于伸出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2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