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瘘出血感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0118.0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勤;王新美;张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血 感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
背景技术
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意外失血这一并发症,一直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护理的重点,想方设法避免发生的问题。
通过调查,内瘘的大量出血大多发生在以下情况:
一、透析过程中的出血:
1、内瘘长期反复穿刺,局部缺损逐渐增大,疤痕挛缩,容易在透析中血液漏出。临床上规定至少每半个小时观察一次,但往往出血容易发生在短时间内而容易延迟发现。
2、穿刺针需留置使用4小时左右,而固定方法有限,透析中患者出汗、活动等也容易造成固定胶布的松脱,透析过程中也无法完全避免患者活动造成穿刺针移位,一旦发生不完全或完全脱针,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都会造成大量失血。
二、压迫止血过程中的出血:
压迫止血过程一般至少需要30分钟左右,有些患者由于内瘘压力较大或凝血功能欠佳时压迫时间更长,需要1-2小时甚至更多。很多患者会在止血过程中疏于观察而发生出血,如疏忽大意、睡眠、投入正常工作或学习、有些甚至是在回家途中正在骑车,特别是天气寒冷时患者为保暖而穿衣服衣服很多,一旦发生出血无法发现,有的甚至直到出血浸湿了衣服才能发现,造成患者损失大量血液。
三、日常生活中意外出血由于手臂的运动或受压等导致的内瘘血管压力增大可导致出血:内瘘的感染或动脉瘤的形成也可导致出血;日常活动中摩擦碰撞亦可导致出血等。
所以,合理保护内瘘并及时发现内瘘出血情况,及时处理出血、止血都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感应内瘘出血情况并及时报警的内瘘出血感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内瘘出血感应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套装在穿刺针留置部位的弹性套圈,弹性套圈与弹力绷带连接,弹力绷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尼龙子母粘扣带的母带和子带;在弹性套圈外表面的设置安装袋;安装袋中装感应水分信息的电子感应板,电子感应板通过报警电路与声音报警器连接。
在弹力绷带上设置与护士站电脑通讯的无线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一旦短时间内发生渗血或脱针的出血,报警器立即报警,通知及时处理出血。设置与护士站电脑通讯的无线定位装置,可有效防止丢失。
弹性套圈方便单手操作;弹性套圈与弹力绷带为弹力形式,可根据个体情况自由调节压力。在压迫止血时更好地固定压迫点和加压止血;平时佩戴可以保护内瘘免受外伤,并能减少平时活动中导致的压力增大引起的出血。绷带的宽度也不会造成压力过于集中阻断血流而损伤内瘘。
电子感应板置于弹力绷带内,且可以根据使用位置选择不同的放置袋,压迫止血或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出血,佩戴于手腕部位的报警器或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出血,佩戴于手腕部位的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声,可以立即对内瘘出血情况进行处理,特别是在患者睡眠或冬天穿衣服较多时。
透析时可将感应面板置于穿刺处下方,一旦发出警报声,及时处理出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内瘘出血感应装置,包括套装在穿刺针留置部位的弹性套圈1,弹性套圈与弹力绷带2连接,弹力绷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尼龙子母粘扣带的母带3和子带4,使用时弹力绷带包裹弹性套圈,并固定;在弹性套圈外表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安装袋;安装袋中装感应水分信息的电子感应板5,电子感应板通过报警电路与声音报警器6连接。
在弹力绷带上设置与护士站电脑通讯的无线定位装置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01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