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辐射水井钻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9555.0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4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瑜;刘宝林;周琴;王志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3/00 | 分类号: | E21B3/00;E21B3/02;E21B15/00;E21D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水井 钻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井施工用的辐射水井钻井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浅层灌溉水资源开发方面,辐射井具有单井出水量大、寿命长、调控浅层地下水能力强、降低地下水位速度快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辐射井包括集水井和多个水平的辐射孔,辐射管是指在井底或井壁按辐射方向打进滤水管以增大井出水量,而集水井是水平辐射管的施工场地,也是收集水源,安装抽水设备的场所。
在针对砂卵石地层的辐射管施工方面,国内外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液压千斤顶顶入方法,采用液压油缸结合高压水将滤水管直接顶进含水层,或先将套管顶入含水层,再滤水管放入套管中,然后拔出套管。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顶进长度较小,特别是外水压力较小的情况下辐射管顶入受到的阻力更大,顶进长度受限制,通常不超过10m。若采用冲击回转钻进方法,可增加辐射管施工长度。辐射井空间较小(直径3m左右),小型动力头冲击功小,效率低,大型动力头尺寸大,无法安装在辐射管施工设备上。且当前辐射孔的施工均为工人在井下施工,环境恶劣,效率低下,安全性差。
传统的砂卵石地层辐射井施工涉及的大直径集水井如果采用旋挖方式、搓管等方式钻进,钻进成本高昂,农用机井施工难以承受;如果使用传统的人工挖井,或者冲抓钻进,采用抽筒捞取钻碴,排碴方法落后,加之钻机本身的性能参数限制了冲程(即钻头下落高度)和提重能力,以致其钻进效率较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于提供一种不用工人下井施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的辐射井施工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辐射水井钻井设备,包括旋挖钻机、多节钻杆和旋挖钻头,所述钻杆连接在旋挖钻机的动力头上,所述旋挖钻头安装在钻杆远离动力头的一端,随着旋挖钻头的钻进,在安装有旋挖钻头的钻杆与动力头之间加装钻杆,所述旋挖钻机的动力头安装在旋挖钻机的桅杆上,所述桅杆绕与旋挖钻机底座的铰接轴15°-90°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挖钻机的桅杆朝向旋挖钻头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液缸,所述支撑液缸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桅杆上,支撑液缸的活塞杆朝向桅杆靠近旋挖钻头的一端。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液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支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辐射水井钻井设备利用旋挖钻进技术一次成型大直径竖井,避免了常规人工开挖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下入的水泥筒骨架为竹条骨架,可防止常规的钢筋骨架对导向信号的影响作用;下入竖井水泥筒采用钻机桅杆,区别于常规的需要配置吊车的缺点,节省了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辐射水井钻井设备的钻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辐射水井钻井设备,包括旋挖钻机1、多节钻杆2和旋挖钻头4,所述钻杆2连接在旋挖钻机1的动力头上,所述旋挖钻头4安装在钻杆2远离动力头的一端,随着旋挖钻头4的钻进,在安装有旋挖钻头4的钻杆2与动力头之间加装钻杆2,所述旋挖钻机1的动力头安装在旋挖钻机1的桅杆5上,所述桅杆5绕与旋挖钻机1底座的铰接轴15°-90°旋转。
所述旋挖钻机1的桅杆5朝向旋挖钻头4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液缸6,所述支撑液缸6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桅杆5上,支撑液缸6的活塞杆朝向桅杆5靠近旋挖钻头4的一端。
在所述支撑液缸6的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支撑板3。
辐射水井钻井设备竖井施工步骤:(1)将旋挖钻机1的桅杆5竖直放置,接上旋挖钻头4向下旋挖钻进,挖斗满后上提挖斗倒出砂卵石土层等;(2)旋挖完成后,利用旋挖钻机1的桅杆5将分节的竖井井筒,分次吊装放入水泥筒固井,水泥筒使用竹条作为骨架,防止钢筋对导向信号影响;(3)竖井底部投入一定的砂卵石,可固结竖井底部,且可以起到过滤水作用;(4)旋挖的竖井直径为1.5-3m,深度为80m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9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机
- 下一篇:一种土建用防滑梯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