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气体冷凝除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9197.3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寅;余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寅时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 气体 冷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气体冷凝除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气压缩系统中,压缩后的空气中水分子随着空气的压缩而凝结,故而,需要将水分从压缩空气中分离出来,若水分不能及时被分离,则会二次进入压缩空气中。因此在压缩机中还必须设置气水分离器。
现有的各种空压机气水分离器通常也多是利用惯性原理分离空气和水,其主要功能是使压缩机排出的经冷却后的压缩气体中的水分从压缩空气中分离,从而保证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或下一级吸入的气体保持相对干燥。这些气水分离器通常只有分水的功能,且进气和出气中间没有隔开,分离出的水分也可能随着气体的流动被带到排气口再次与气体混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缩气体冷凝除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气体冷凝除水装置,包括:本体、多个冷凝板、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
本体由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内壳体内部形成分离腔,外壳体围绕于内壳体外周并与内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冷却腔;多个冷凝板相互平行的布置在分离腔内部,冷凝板内设有第二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均与第一冷却腔连通,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中填充有冷却液,外壳体上设有均与第一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凝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与内壳体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进气管道的出口端插入分离腔,出气管道的进口端与分离腔连通并位于冷凝板上方。
优选地,冷凝板倾斜设置在分离腔中,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分别设置在其低端和高端。
优选地,至少一个冷凝板位于进气管道下方,进气管道的出口端朝向其下方的第一间隙弯曲。
优选地,至少一个冷凝板位于进气管道的出口端上方。
优选地,出气管道的进口端位于冷凝板的高端。
优选地,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循环管连通,循环管上设有抽吸泵和制冷机。
优选地,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外壳体上斜向相对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的设置,可保证分离腔中时时处于低温环境,以便压缩气体中的水分子凝结。而多个冷凝板的设置,不仅可增加第二冷却腔的数量,以增加压缩气体与冷却液的冷热交换面积,提高水分子凝结速度;此外,还可增加水分子可附着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气水分离效率,保证出气管道输出压缩气体的干燥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气体冷凝除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气体冷凝除水装置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气体冷凝除水装置,包括:本体1、多个冷凝板2、进气管道3和出气管道4。
本体1由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组成,内壳体12内部形成分离腔13,外壳体11围绕于内壳体12外周并与内壳体12之间形成第一冷却腔14。多个冷凝板2相互平行的倾斜布置在分离腔13内部,冷凝板2内设有第二冷却腔21,第二冷却腔21均与第一冷却腔14连通,第一冷却腔14和第二冷却腔21中填充有冷却液。外壳体11上设有均与第一冷却腔14连通的进液口15和出液口16,进液口15用于输入冷却液,出液口16用于排出冷量丧失的冷却液,通过进液口15和出液口16对保证第一冷却腔14和第二冷却腔21中的冷却液冷量充足,从而为分离腔13提供低温环境。
进液口15和出液口16通过循环管5连通,循环管5上设有抽吸泵6和制冷机7,如此可通过制冷机7对冷却液进行冷量补偿,以便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利用。本实施方式中,进液口15和出液口16位于外壳体11上斜向相对的两侧。
冷凝板2相对的两侧分别与内壳体1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22和第二间隙23,具体地,第一间隙22和第二间隙23分别设置在冷凝板2低端和高端。进气管道3的出口端插入分离腔13并位于多个冷凝板2之间,进气管道3的出口端朝向位于其下方的第一间隙22弯曲。出气管道4的进口端与分离腔13连通并位于冷凝板2上方,具体地出气管道4的进口端位于冷凝板2的高端。
当压缩气体通过进气管道3输入分离腔13,压缩气体通过进气管道3出口端排出,并在惯性作用下向下运动经第一间隙22与分离腔13内壁、冷凝板2发生碰撞,并在冷凝板2的导向作用下通过第二间隙23上升然后通过出气管道4排出。在压缩气体与分离腔13内壁、冷凝板2发生碰撞过程中,压缩气体中的水分子遇冷凝结成水珠从而实现气水分离。本实施方式中,可在本体1上设置于第一冷却腔14密封隔绝并与分离腔13连通的排水口用于排出分离腔13中的水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寅时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寅时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91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的塑料造粒废气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喷漆废气集成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