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对齐槽辊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69051.9 | 申请日: | 2015-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2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 发明(设计)人: | 苏俭华;赵艳红;张程霖;孟庆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重煤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9/14 | 分类号: | B21B39/14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对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棒材轧制生产精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对齐槽辊。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小规格棒材切分轧制时,一般是φ12的棒材需要进行四切分轧制,如果轧件在槽中平铺,在平面部分是放不下的,在生产现场,由于平齿槽小,经常会使钢材缠绕,并且至少有一根钢在斜面上。在齿槽里缠在一起的钢,如果进齿槽前就长短不等,那在后期的对齐中,钢的头部很难对齐。在斜面上的钢由于线速度比平槽底的钢大,所以会先到达对齐挡板,加上小规格棒材刚性差,钢头一顶挡板就拱。由此可知,在小规格棒材切分轧制时,冷床对齐难主要表现在对齐挡板顶住钢后,对齐辊道仍在转动,从而造成钢的拱弯;在正常生产时,极易堆床,而且使定尺率、成材率、机时产量下降。
造成冷床对齐辊道对棒材头部对不齐的原因主要有:1-孔型原因使切分的轧材尺寸不等,倍尺后收缩不等,造成同一组就长短不一,特别是同一组长短不一的缠绕在一起;2-倍尺后,因制动裙板速度不同,造成每组之间尾部到对齐挡板的距离不等;3-平齿槽太小,结构设计就造成了速度差,特别是小规格时,刚性差,速度快,先到达挡板的轧件被拱弯。
对于原因1,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调整孔型解决;原因2可以通过调整自动化控制解决。对于原因3,大部分生产厂在自动化方面,主要是调整对齐辊道的分组或速度级联;在机械方面,主要是在对齐挡板前方贴近辊面增加挡盖,防止轧材拱弯。对于对齐辊道的齿槽结构有问题,提出疑问的少,原因是从引进国外的技术看,国外知名企业的对齐辊道齿槽都和齿条的齿槽有类似设计,所以都忽略了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棒材头部在对齐辊道上对不齐,且容易出现堆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对齐槽辊。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对齐槽辊,所述槽辊上设有若干平齿槽,平齿槽为等腰梯形槽,平齿槽的槽底为对应的短边。
所述平齿槽的槽底宽度不小于棒材并排平放时的总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偏见,不直接采用与齿条齿形一致的齿形(尖形或槽底较窄的平底异形槽),改变了棒材(轧件)的受力状态,有效解决了棒材受挡板撞击后易弯折的问题;
2、利用特制形状、尺寸的平齿槽结构,使所有棒材能直接全部平铺置于齿槽内,且齿槽的宽度正好使棒材能平稳放入,紧密排置,防止轧件出现缠绕的问题;
3、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齐槽辊,降低了轧件的加工难度,提高了整线设备的作业率,节约了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定尺率和成材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齿槽、2-棒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述的新型对齐槽辊,所述槽辊上设有若干平齿槽1,平齿槽1为等腰梯形槽,齿槽1的槽底为对应梯形的短边。为了使所有棒材有足够的空间盛放,即使得所有棒材平铺放置于平齿槽内,保证棒材与平齿槽的底面接触,则平齿槽的槽底宽度不应小于所放棒材的平铺总宽。目前一般是φ12的棒材进行四切分轧制,所以平齿槽的槽底宽度应略大于48mm。
受现有成熟技术的局限,一般对齐辊道的辊形与冷床的齿条齿形一致,即为V字形尖槽,则V型辊槽与棒材有两个摩擦面;且生产棒材时,多为多线切分轧制,使得部分棒材位于辊槽的斜面上,导致摩擦力增大,成品棒材在撞击固定挡板后造成弯钢。
改为等腰梯形状的平齿槽后,所有棒材的摩擦面均为一个,摩擦力减少,成品棒材撞到挡板后实现可靠打滑。且平齿槽的槽底宽度正好略大于多线切分轧制棒材的总宽,保证棒材能在齿槽内均匀受力,解决了易出现弯钢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重煤机有限公司,未经太重煤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90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