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气浮沉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8790.6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8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王振东;张振;马潮;李未琴;顾景隆;王薇;王燕燕;孙东磊;田艳松;郭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蔡飞燕 |
地址: | 062552 河北省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浮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沉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浮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溶气气浮装置从溶解空气和析出条件可分为真空气浮装置和加压溶气气浮装置,但真空气浮装置存在溶解度低、气泡释放有限,需要真空装置,运行维护困难等缺点,因此,为了使装置达到最佳处理性能,亟需一种新型气浮沉降装置。而且传统气浮装置通过溶气罐静压溶气,必须配有一系列相关装置,如空压机、溶气罐、水泵、控制系统、释放器、阀等,由于不能做到气体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减压释放后容易产生大气泡,影响气浮处理效果。本公司的气浮沉降装置是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在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形成浮渣层,从水中分离出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摒除常规气浮装置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气浮沉降装置,即一种加压溶气气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用以下技术方法实现的:该新型气浮沉降装置由溶气系统、气浮池、刮渣机、液压马达驱动链式刮板系统、控制系统、加压泵、压力容器罐和配套设备等组成。
所述溶气系统采用EDUR气液多相泵作为溶气泵,气液多相流泵水平安装,泵和电机同轴,采用机械密封。将空气和回流水一起从泵进口管道直接吸入,利用该泵特殊的叶轮结构,高速旋转的多级叶轮将吸入的空气多次切割成小气泡,并将切割后的小气泡在泵内的高压环境中瞬间溶解于回流污水中。再经过减压阀释放成乳白色的溶气水,使絮凝颗粒上浮,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通过溶气泵产生的气泡直径可以小于30微米,吸入空气最大溶解度达到100%,溶气水中最大含气量达到30%,泵的性能在流量变化和气量波动时十分稳定。溶气泵在气浮沉降箱内部通入溶气水,大量的微小气泡与注水井返出液充分接触,使非水溶性微小油珠、悬浮物附着在微小气泡上,增大其浮力,使其迅速上浮,从而使液体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大部分变为浮油。通过液压马达驱动链式刮板系统将上浮的油和悬浮物刮到集油槽,通过集油管将浮渣送到油箱,通过集水管将处理后的送到清水区,由三缸泵回注到井内。
所述气浮池是整机除油的核心装置,位于刮渣机的下方,其中每个区域均有排空管,可以保证箱内的液体在每个区域均可排放干净。内部通入溶气水,大量的微小气泡与注水井返出液充分接触,使非水溶性微小油珠附着在微小气泡上,增大微小油珠的浮力,使其迅速上浮,从而使液体中的乳化油及分散油的大部分变为浮油。
所述刮渣机位于气浮池上方,由液压马达驱动链式刮板系统牵引完成刮渣程序。通过刮渣机的刮板将上浮的油和悬浮物刮到集油槽,通过集油管将浮渣送到油箱,通过集水管将清水送到清水区,由三缸泵回注到井内。
所述控制系统是该新型气浮沉降装置的中心,可以根据进液量设置溶气泵的参数,达到需要的除油率。
所述加压泵和压力溶气罐均设置在液体进入气浮池之前的管道上。
所述配套设施包含压力表、放气阀、减压阀等,压力容器罐配备有压力表、放气阀和减压阀,加压泵、压力容器罐、气浮池等连接官道上均设置有减压阀。
该新型旋流除砂装置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①该气浮沉降装置在油田水处理工艺中,在国内领先于其他处理工艺,除油和悬浮物的效果比较明显,除油率可达95%以上,从而降低了后续过滤器的工作负荷;②采用采用气液多相泵溶气,不但可省去其中的多数装置,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且由于气泡细微、弥散均匀,气浮处理效果得到大幅度改善;③整个溶气系统采用整体型结构以便于安装,运行稳定性几乎不受液体流量和气液比波动的影响,这为气浮工艺的控制提供了极好条件;同时系统的气水比可自动调节,平衡气水比,使溶气系统达到最佳状况;④性能长期稳定、易操作易维护、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程示意图。
其中1是溶气系统、2是气浮池、3是刮渣机、4是液压马达驱动链式刮板系统、5是控制系统、6是加压泵、7是压力容器罐,8是压力表,9是放气阀,10是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87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气气浮接触室
- 下一篇:湖泊水体密度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