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摄像机的防雾装置以及摄像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6156.9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7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何品将;李良辉;沈辰弋;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3B17/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李嫄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机 装置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器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摄像机的防雾装置以及摄像机。
背景技术
摄像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内部一般不可避免的存在少量水汽。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内部的温度降至露点以下的情况,此时水汽便会凝结在镜头、护罩窗口或者透明罩的内表面上,形成雾状小水珠,导致摄像机的画面变模糊,即俗称的起雾现象。
当前,针对摄像机内部的起雾问题,主要依靠以下解决方式:
防雾镀膜式:在摄像机的窗口上镀防雾膜,此种镀膜为亲水类型,水蒸气凝结在窗口表面时,不会形成雾状小水珠,而是会形成薄薄的一层水膜,不影响光线的通过。这种方式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电路和机械结构,但除雾效果不佳,同时水膜也会影响摄像机图像的清晰度。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防雾镀膜会逐渐退化而失去防雾的效果。
雨刮式:在摄像机内部安装一个类似雨刮的装置,在摄像机内部尤其是窗口起雾时,开启雨刮将水珠擦除。这种装置需要增加运动装置,可靠性差,而且效果不佳。
针对现有技术中摄像机内部防雾效果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的防雾装置以及摄像机,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机内部防雾效果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机的防雾装置,包括:壳体;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上述壳体内,上述半导体制冷器包括相对的冷端面和热端面;收集装置,上述收集装置设置在上述冷端面的下方,上述收集装置包括出水口;排水装置,上述排水装置包括阀门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排水口,上述排水口与上述出水口相连通,上述阀门设置在上述出水口和上述排水口之间;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与上述半导体制冷器和上述收集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上述驱动电机与上述控制装置和上述阀门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排水口位于上述壳体的侧壁或底壁,上述排水装置还包括入水口,上述排水口的水平位置低于上述排水装置的入水口的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面通过导热胶或螺钉固定在上述壳体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收集装置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上述收集装置的横截面积从上述入水口至上述出水口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摄像机的外壳和/或护罩形成上述壳体,上述控制装置和上述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面固定在上述壳体的同一内侧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装置,设置在上述壳体内;控制电路,安装在上述壳体的内壁上,上述控制电路与上述传感器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收集装置上安装有液体传感器;上述液体传感器与上述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传感器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机,包括具有上述任一种的摄像机的防雾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摄像机的防雾装置在半导体制冷器启动制冷之后,通过收集装置收集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面表面凝结的水,并通过排水装置排出该凝结的水,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摄像机内部空间的水蒸气,解决了摄像机内部防雾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可靠稳定地消除摄像机内部的雾气的效果,并可以保证摄像机摄像过程中成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机的防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摄像机的防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61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小区物业监控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话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