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渗透排水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6013.8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9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天翔;朱学荣;姜斌生;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信尔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4 | 分类号: | E01C11/24;E01C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渗透 排水 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渗透排水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非高架道路采用的是层状结构,在路基表面铺设碎石骨料层,在碎石骨料层的表面铺设水泥或沥青混凝土,形成道路结构,道路结构施工通常包括三个过程:土方工程、压实填土过程和铺设过程;其中土方工程投资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压实填土过程中通常不能对填充材料达到完全压实的效果,易造成道路表层结构的损坏,且在针对积水这一问题上无法作出更好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不能适应城市道路使用量越来越大的情况,易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需压实填充层,无需大面积进行开挖,施工较为简便,施工周期短,且能更好的将雨水进行引流的便于渗透排水路面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渗透排水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路面本体内设有引流带,引流带绕设在路面本体上,路面本体下表面设有填土层,填土层与路面本体之间通过土工布连接,填土层下表面设有碎石结构层,碎石结构层与填土层之间连接有钢支撑条,钢支撑条穿插在碎石结构层与填土层上,碎石结构层内设有渗透管,碎石结构层下表面连接有混凝土砂浆护板,混凝土砂浆护板通过限位螺钉与碎石结构层连接,混凝土砂浆护板下表面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不止一个,且排水管与混凝土砂浆护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带不止一个。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填土层厚度大于路面本体厚度。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碎石结构层与填土层之间还连接有减震板,减震板固定在碎石结构层与填土层上。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管采用PVC管体制成。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管直径在十至二十毫米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便于渗透排水路面结构无需压实填充层,无需大面积进行开挖,施工较为简便,施工周期短,且能更好的将雨水进行引流,自身承载力强,不易出现坑洼及塌陷现象,路面也不易产生积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面本体;2.填土层;3.碎石结构层;4.混凝土砂浆护板;5.引流带;6.渗透管;7.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便于渗透排水路面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路面本体1,路面本体1内设有引流带5,引流带5绕设在路面本体1上,路面本体1下表面设有填土层2,填土层2与路面本体1之间通过土工布连接,填土层2下表面设有碎石结构层3,碎石结构层3与填土层2之间连接有钢支撑条,钢支撑条穿插在碎石结构层3与填土层2上,碎石结构层3内设有渗透管6,碎石结构层3下表面连接有混凝土砂浆护板4,混凝土砂浆护板4通过限位螺钉与碎石结构层3连接,混凝土砂浆护板4下表面设有排水管7,排水管7不止一个,且排水管7与混凝土砂浆护板4固定连接,所述引流带5不止一个,所述填土层2厚度大于路面本体1厚度,所述碎石结构层3与填土层2之间还连接有减震板,减震板固定在碎石结构层3与填土层2上,所述排水管7采用PVC管体制成,所述排水管7直径在十至二十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渗透排水路面结构无需压实填充层,无需大面积进行开挖,施工较为简便,施工周期短,且能更好的将雨水进行引流,自身承载力强,不易出现坑洼及塌陷现象,路面也不易产生积水,所述引流带5不止一个,引流效果更好;所述填土层2厚度大于路面本体1厚度,提高了路面整体结构性;所述碎石结构层3与填土层2之间还连接有减震板,减震板固定在碎石结构层3与填土层2上,可起到一定减震作用;所述排水管7采用PVC管体制成,管体自身结构更加牢固;所述排水管7直径在十至二十毫米之间,承载能力更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信尔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未经甘肃信尔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60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用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 下一篇:道路施工传力杆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