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伞具的排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5710.1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8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戈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戈丰 |
主分类号: | A45B11/00 | 分类号: | A45B11/00;A45B2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1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伞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风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伞具的排风装置。
背景技术
各类伞具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可以为人们遮阳、挡雨。
由于伞具的特殊结构,在使用时极易受到大风天气的影响。通常有二种情况,在顶风或逆风条件时使用伞具,这会在伞布顶部形成很大的压力,随着压力的增加,伞骨发生变形后,开启的伞会闭合起来,影响使用。目前的做法是提高伞骨的强度、或改变伞布的形状来增加抵抗正面来风对伞具的影响。
二是当伞面不是正面迎风时(这种情况更常见),在风力的作用下,伞面下会迅速聚集大量的空气,从而形成一股向上、持续的顶升力,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伞面下的空气,通常会造成手持式伞的伞面外翻变形等状况,这严重地妨碍了伞具的正常使用。
尽管固定式遮阳伞的结构更加坚固、且固定在地面,但由于它的伞面更大,更易受到大风的影响。在大风的作用下,常常会被吹倒或吹走,严重时会对人员、财产造成伤害,即便对支撑伞的基座进行配重,有时也会造成伞杆折断。因此起风时,一般要安排人员将伞收起,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为解决能够迅速排出聚焦在伞下的空气,现有的防风型遮阳伞通常将伞面分为二层,上部为一个小伞面,下部为一大伞面,二个伞面之间有一定的缝隙、并有部分重合。起风时进入到伞面下部的空气会从二个伞面之间排出,减少大风对伞面的影响。
这种结构的伞存在二个问题:一是增加了一副伞骨,造成结构复杂、成本增加,重量相对也要增加不少;二是当风雨交加时,借助风势,雨水会从二个伞面之间进入到伞下。再有这种二层的结构也不适用于个人的手持式伞。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个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设置灵活的排风装置,在顶风时能减少伞面承受的压力,顺风时又能将聚焦在伞面下的空气快速、顺利排出,同时又不影响伞及遮阳蓬的遮阳、挡雨的功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排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风或顺风时都可排出空气的排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的排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灵活的排风装置。
为达成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伞具的排风装置,包含贯穿孔、排风管,在伞面适当位置上开一个贯穿孔,一排风管的一端插入该贯穿孔,该端管壁的外缘气密性地固接在贯穿孔的边缘,排风管的主体放置在伞面的上部或下部。
该排风管是一软管,由防水、气密性好的各类纺织物、塑料、橡胶或复合材料制成,该排风管的部分管壁可与伞面固接在一起。
当在伞面上设置二个相邻的排风装置时,其中一个排风装置的排风管位于伞面下部,另一个排风装置的排风管位于伞面上部,位于伞面下部排风管的一端,通过另一个排风装置的贯穿孔,插入到位于伞面上部的排风管中,并将插入排风管的部分管壁固接在伞面上部排风管的上部。
在伞面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该排风装置。
综上所述,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排风装置,只需要在伞面上开一个孔,接上一个软管,即可减小风力对伞具的影响。在顶风时能减少伞面承受的压力,顺风时又能将聚焦在伞面下的空气快速、顺利排出,且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灵活、加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该排风装置的大小、位置以及数量可灵活设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排气时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1没有排气时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将排风管固接在伞面上排气时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排气时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3排气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说明书中伞面1是可以是各类伞具的伞面,如各种遮阳伞、个人用伞具的伞面,也可以是各类遮阳蓬、帐篷的蓬顶等,伞面1的上部是指打开的伞具朝向天空的一面,另一面则是下部;其中伞面1可以是由各类材料制成。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排气时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风装置由伞面1上的一贯穿孔11和一排风管12构成。
首先在伞面1适当位置开一个贯穿孔11,将排风管12的一端插入该贯穿孔11,该端管壁的外缘与贯穿孔11的边缘气密性地固接在一起,排风管12的其余部分放置在伞面1的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戈丰,未经王戈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57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