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箱梁模板拼接用吊装辅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63552.6 | 申请日: | 2015-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9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杜鹏程;齐宗海;侯典龙;随路路;王计涛;王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19/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刘英梅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拼接 吊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梁模板拼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箱梁模板拼接用吊装辅具。
背景技术
箱梁模板1’通俗来讲就是一个梁体模具,通过不同样式的梁体模具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箱梁成品。目前国内桥梁施工所用模板大都为钢模板,根据梁体不同结构形式制作出不同形式的模板,箱梁钢模板结构大都由面板、连接法兰、横肋、斜撑及立柱110’等组成。为方便前期加工及后期使用,每节模板的长度控制在1-4m之间,梁体长度一般为16m—100m,施工中通过吊装将各节模板拼装在一块形成一个整体。箱梁模板吊装辅具形式普遍有板凳形、鱼钩型等各种形式。板凳型的样式跟四条腿的平板板凳相同,两条腿为吊点,另外两条腿钩住箱梁模板翼缘端120’处,优点是能够确保吊点与模板重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缺点是在模板吊装过程中该工具容易发生脱落,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鱼钩型形如鱼钩,但没有真正鱼钩的倒刺,施工时钩住模板横肋,虽然能保证模板在吊装过程中该工具不发生脱落,但吊点与模板重心不在同一竖直线上,模板在起吊过程中受力不平衡,定位麻烦,不宜调整,起吊时间长,致使模板拼装困难,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吊点的与模板重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从而能降低模板拼装难度和能加快模块拼装速度;且在拼装过程中,工具不会出现脱离,从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箱梁模板拼接用吊装辅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箱梁模板拼接用吊装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由立梁、垂直固定在立梁同一侧的上横梁和下横梁、设置在上横梁上端的上加强斜梁和设置在下横梁下端的下加强斜梁构成;上下两横梁平行设置,在上下两横梁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形成能与箱梁模板翼缘端相配合的卡槽;上加强斜梁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的外端部和立梁的上端部连接,下加强斜梁的两端分别与下横梁的外端部和立梁的下端部连接;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固定安装在立梁下端部的内侧面上,且从立梁的一侧面伸出;包括吊环,所述吊环在沿着上横梁的内外端部连线方向与上横梁可调整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吊环由两立杆部分、与两立杆部分上端部固连的弧状顶杆部分、与两立杆下部可拆卸式连接的活动横杆部分及与两立杆的中部连接的固定横杆部分构成;弧形顶杆部分、两立杆部分、及固定横杆部分连接形成吊环的主体部,吊环的主体部设置在上横梁的上方,固定横杆部分、两立杆部分及活动横杆部分连接形成卡装部,卡装部套装在上横梁上。
所述上横梁的长度大于下横梁的长度。
所述立梁、上横梁、下横梁、上加强斜梁、下加强斜梁及限位挡块均采用方钢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采用本吊装辅具,在需要起吊箱梁模板时,根据模板的重心点调整并固定吊环位置,将由上下横梁形成的卡槽卡装到箱梁模板翼缘端,且使限位挡块的外侧面紧靠箱梁模板立柱内侧,从而就保证了在用起重设备起吊箱梁模板时,支架组件的立梁处于竖直状态,限于箱梁模板的结构特点,这样就能保证吊点与箱梁模板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进而降低了模板拼装难度和能加快模块拼装速度;另外,本吊装辅具在起吊箱梁模板时,能与箱梁模板形成稳定连接,从而保证了本吊装辅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离,从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支架组件;110、立梁;120、上横梁;130、下横梁;140、上加强斜梁;150、下加强斜梁;160、卡槽;2、限位挡块;3、吊环;310、立杆部分;320、弧状顶杆部分;330、活动横杆部分;340、固定横杆部分;1’、箱梁模板;110’、立柱;120’、箱梁模板翼缘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2,一种箱梁模板拼接用吊装辅具,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35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凹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油皮碗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