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洪井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60082.8 | 申请日: | 2015-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9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包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腾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刘嘉 |
| 地址: | 40276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洪 井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洪井盖。
背景技术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虽然我国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的仍有不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城市排水屡次被媒体报道。
由于,下水道设计的不完善,每逢大雨,城市的很多地方就面临被淹没的悲剧,此时,相关部门的解决方法便是在暴雨来临之际,手动将井盖取开,使雨水直接通过井口排入下水道,但是这一方式有一系列弊端,首先,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很低,暴雨时,相关部门不能时事全面的监控所有排水井盖,只能被动的,一个一个的检查,当发现有积水不能及时排入下水道时,手动将井盖移开;其次,这种方法不安全,近年来因为这一举措,造成了一系列的惨剧,不断有报道:行人误踩井口,坠入下水道,被大水冲走。
有行人在雨中行走时,由于雨水过大,井口排水不及时,井口直接被大水淹没遮住,水中行走的路人,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夜间,使很难识别井口的位置的,一旦踩入井口,在大水的巨大冲击力的作用下,行人束手无策只能随大水冲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洪井盖,以实现自动排水的功能。
本方案如下:防洪井盖,包括井盖和井盖座,井盖包括外盘和内盖,外盘包括底盘、支架和导向体,底盘端面设有锥孔,导向体通过支架固定在锥孔内部,导向体设有导向通孔,浮盖包括腔体、连接杆和限位块,内部为空腔,腔体匹配在锥孔内,连接杆贯穿导向通孔,连接杆上端与腔体连接,限位块固定在连接杆下端。
本方案工作原理及技术效果如下:当井盖上部有积水时,由于腔体内部为空腔,此时腔体位于积水下部,在浮力的作用下,腔体上浮,底盘的锥孔开启,积水即可从锥孔内排进下水道,连接杆贯穿导向体的通孔,导向体对连接杆的移动进行导向,当积水特别深的时候,由于连接杆下端固定有限位块,因此可以保障腔体不会被水冲走,当积水被排尽后,连接杆在导向体的作用下带动腔体重新盖在锥孔上,整个过程无需人操作,有积水时实现自动的排水,积水排尽后,又自动盖在锥孔上。
进一步,在腔体上,腔体与锥孔的接触面设有警示层,排水时警示层随着腔体上浮在水面上,便于路人经过时确定井口的位置,以免靠近坠入井中。
进一步,锥孔内壁设有警示层,当排水时,腔体上浮在水面,锥孔露出,路人经过可以确定井口的位置,便于路人经过时确定井口的位置,以免靠近坠入井中。
进一步,所述底盘上设有若干排水孔,当雨水不多时,此排水孔可临时排水,腔体不用上浮,防止腔体上浮次数过多,造成各部件的过度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井盖座1、底盘2、腔体3、排水孔4、连接杆5、限位块6、支架7、导向体8、锥孔内壁9。
实施例基本如下:
如附图1所示:包括井盖座1和井盖,井盖座1固定在井口上,井盖匹配安置在井盖座1上,结合图2所示,井盖包括外盘和内盖,外盘包括底盘2、支架7和导向体8,底盘2的端面有锥孔,该锥孔小径一端孔口面积占井盖面积的1/5-1/2,便于快速排泄积水,底盘2上另设有4个排水孔4,便于在积水较小的时候排泄积水,锥孔内部通过支架7固定导向体8,导向体8上设有通孔。
如图1所示,在锥孔内设有内盖,内盖包括腔体3、连接杆5和限位块6,腔体3匹配设置在锥孔上,连接杆5上端与腔体3连接,连接杆5下端固定限位块6,连接杆5贯通导向体8的通孔。
腔体采用轻质材料,如胶木。
如图2所示,锥孔内壁9上设有警示层,结合图1所示,腔体3上,腔体3与锥孔内壁9的接触面也设有警示层,警示层可采用荧光物质、反光物质及其他具有提高行人警惕的物质,优选荧光物质,夜间行人也可看见警示层。
当井盖上部有过多积水时,腔体3在积水下面,由于腔体3内部为空腔,在浮力的作用,腔体3很容易就会上浮至水表面,从而打开锥孔,积水从锥孔排入下水道。
当积水排尽后,连接杆5在导向体8的作用下,带动腔体3又重新恢复至椎孔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腾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腾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00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堵地漏
- 下一篇:排水管道出水口的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