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8097.0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1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雷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8 | 分类号: | B22C9/28;B22C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2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槽式 皮带轮 铸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轮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皮带轮铸件大多使用的材质为HT200,即灰铸铁材质。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切削性、耐磨性都优于其它各类铸铁。由于灰铸铁的凝固方式为顺序凝固,其石墨化膨胀常不能完全抵消凝固过程的体积收缩,在凝固过程中常需要外界来进行补缩。
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仅2013年我国皮带轮的产量就超过5.5亿件。作为传动系统的主要配套零件,皮带轮的发展是该行业以及整个工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皮带轮铸造生产中,内浇道仅是采用一般长方形或圆柱形形状设计,该类设计方案不仅不能够形成热压力及温度梯度,还容易造成内浇道散热更快、铁液更先凝固,从而阻挡了后续铁液的流动与补充。同时,传统皮带轮浇注系统设计中均采用带冒口的浇注系统,此类设计方案不仅加大了铁液的用量,繁琐后续加工操作,提高生产成本;并且容易从冒口处引入外界杂质与气体,在铸件内部形成夹杂物与气孔缺陷,严重影响铸件的内部质量与工艺出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便于操作、充型平稳、石墨化的自补缩程度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包括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和皮带轮铸腔,直浇道的上端设置有浇口杯,直浇道垂直于横浇道的中部,横浇道为外环形月牙状结构,内浇道设置于横浇道的内侧;皮带轮铸腔包括轮缘铸腔、轮辐铸腔和轮毂铸腔,轮缘铸腔为圆环形腔体结构,四个轮辐铸腔沿轮缘铸腔的半径方向均匀分布,轮毂铸腔设置于轮缘铸腔的中心位置,轮缘铸腔、轮辐铸腔和轮毂铸腔依次连通,所述的内浇道与轮缘铸腔连通。
所述的横浇道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其高宽比范围为1.5~2:1。
所述的内浇道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鸭嘴形扁平状结构,内浇道的较大端连接于横浇道的内侧壁上,内浇道的较小端搭接在轮缘铸腔上。
所述的浇口杯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结构,浇口杯的下端与直浇道的上端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金属液从顶部浇入型腔,型腔易于充满,可减少冷隔等缺陷,采用顶注式浇注,使液体的凝固出现顺序凝固,先进入的液体尽快静止凝固,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石墨化膨胀,以提高石墨化的自补缩程度。
2、用开放式浇注系统,内浇道高度固定,内浇道的截面积与横浇道的截面积相差不大,因此充型时内浇道压力较小,充型时平稳,环形浇注系统内的铁液还可以作为外部补缩金属,补缩铸件的初期收缩。
3、该浇注系统的结构简单而紧凑,便于造型等操作,金属液消耗量少,且其铸造工艺出品率较高。
4、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还避免了一般铸造工艺中所需要使用的冷铁,不仅可有效减少后期工装的众多工序,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皮带轮铸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浇道,2-浇口杯,3-横浇道,4-内浇道,5-皮带轮铸腔,6-轮缘铸腔,7-轮辐铸腔,8-轮毂铸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包括直浇道1、横浇道3、内浇道4和皮带轮铸腔5,直浇道1的上端设置有浇口杯2,直浇道1垂直于横浇道3的中部,横浇道3为外环形月牙状结构,内浇道4设置于横浇道3的内侧;如图2所示,皮带轮铸腔5包括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轮缘铸腔6为圆环形腔体结构,四个轮辐铸腔7沿轮缘铸腔6的半径方向均匀分布,轮毂铸腔8设置于轮缘铸腔6的中心位置,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依次连通,所述的内浇道4与轮缘铸腔6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浇道3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其高宽比范围为1.5~2:1,各浇道横截面积比为:内浇道4:横浇道3:直浇道1=2.6:2.1:1,采用开放式浇注系统,内浇道4高度固定,内浇道4的截面积与横浇道3的截面积相差不大,因此充型时内浇道压力较小,充型时平稳。环形浇注系统内的铁液还可以作为外部补缩金属,补缩铸件的初期收缩。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的内浇道4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鸭嘴形扁平状结构,内浇道4的较大端连接于横浇道3的内侧壁上,内浇道4的较小端搭接在轮缘铸腔6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浇口杯2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结构,浇口杯2的下端与直浇道1的上端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金属液从直浇道1流入至横浇道3,从横浇道3分散开,从两个方向进入内浇道4,对皮带轮铸腔5缓慢充型,在整个充型过程中温度分布是均匀的,当铸件下层未完全充满时并没有分散液体涌动至铸件上层,整个充型过程中液体的流动平稳,没有出现一般铸造工艺中的“乱浇”现象,且该浇注系统温度分布均匀、充型平稳。随着充型时间的延长,铸件的充型过程是从铸件下层逐渐过渡到铸件上层,直至充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8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胀水箱电控稳压系统
- 下一篇:一种装在航空汽油发动机排气管上的取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