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来水加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7812.9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9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凌见君;叶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康宝莱智慧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来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来水加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固体粉末干投的自来水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自来水公司制水量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自来水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自来水加药装置的加药方式和技术已不能满足自来水生产的需求。传统自来水加药装置通常采用储料仓加喂料螺杆的形式进行给料,通过调节螺杆的转速控制加药量,这种方式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加药环节。加药设备决定着自来水的水质,而加药量是否稳定,又决定着水质的一致性和加药的成本问题。现有的技术而言,没有任何自来水公司能够保障水质的一致性——只能保障在化验取样的时间的水质,其他时段均为未知。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自来水加药方式属于开环控制,仅调节喂料螺旋的转速,而在同样转速下,加药量还取决于物料本身的特性,由于加药量取决于进入加药装置的螺杆中的粉末有多少,这个量并不恒定,也不稳定(传统粉末投加设备厂家标称误差3%,事实上是在物料流动性极好且均匀的情况下得到的指标,实际偏差接近甚至超过10%)。因加药量波动较大,为确保可靠的消杀效果,必须保障加药量较低时满足消杀的需求量,如此一来一方面浪费药粉,另一方面多加的部分药粉也造成水中余氯等含量偏高,导致了自来水水质不稳定、加药成本增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药量稳定,使水质稳定可靠且节省加药成本的自来水加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失重秤计量斗、变频螺旋给料机、失重秤控制系统和补料机构和机架,所述补料机构、所述失重秤计量斗和所述变频螺旋给料机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失重秤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失重秤计量斗、所述变频螺旋给料机和所述补料机构电连接。
所述失重秤计量斗包括称重料斗、称重传感器和传感器接线盒,所述变频螺旋给料机包括螺旋给料机、变频电机、变速器和联轴器,所述失重秤控制系统包括失重秤控制仪表、变频器和低压电器元件,所述补料机构包括储料仓和电动补料蝶阀,所述变频电机通过变速器和联轴器与所述螺旋给料机的螺杆传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变频电机电连接,所述电动补料蝶阀设置在所述储料仓的补料口上,所述失重秤控制仪表通过所述传感器接线盒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失重秤控制仪表分别与所述变频器、所述低压电器元件和所述电动补料蝶阀电连接。
所述失重秤控制系统还包括上位机和手动调节电位器,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失重秤控制仪表电连接,所述手动调节电位器分别与所述变频器和所述低压电器元件电连接。
所述储料仓的补料口、所述称重料斗的加料口与所述螺旋给料机的出料口均采用软连接进行连通。
所述螺旋给料机的螺旋叶片与送料管道的内壁间隙小于5mm。
所述螺旋给料机的所述送料管道上预留观察口,所述称重料斗的底部设置检修口。
所述机架底部支撑设置机械避震脚。
所述失重秤计量斗设置的低限重量满足所述称重料斗内的余料能覆盖住所述称重料斗的出料口。
所述称重料斗的外侧设置角钢,所述称重料斗的锥角小于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失重秤计量斗、变频螺旋给料机、失重秤控制系统和补料机构和机架,所述补料机构、所述失重秤计量斗和所述变频螺旋给料机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失重秤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失重秤计量斗、所述变频螺旋给料机和所述补料机构电连接。所以通过所述失重秤控制系统对失重秤计量斗的重量数据进行采样,计算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重量减少量)并与设定的目标流量进行比较,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变频螺旋给料机的供料转速,在所述失重秤计量斗的重量下降到设定的重量底限时,所述失重秤控制系统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补料机构对所述失重秤计量斗进行补料,通过系统闭环调节实现变频螺旋给料机的供料定流量控制,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加药量稳定,使水质稳定可靠且节省加药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康宝莱智慧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康宝莱智慧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7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循环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