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7748.4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3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胡晃;胡颖;江桂兰;胡守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夷山茶兰竹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4/10 | 分类号: | B01D24/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4302 福建省南平市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污染的加重,人们越来越重视水的过滤,但现有的水过滤器采用的都是在外压力作用下通过过滤材料,化工材料制成的过滤网或过滤棉,该些材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化学成分,因此还是会造成一定的二次水污染。同时,现有的过滤器结构均较精密,生产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过滤装置,该水过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水完全处于没有外加压力的自然状态下过滤,有利于过滤材料的清洗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出水口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盛装有过滤材料的柱形桶,各柱形桶内由多个竖隔板分割成多个竖隔腔,在同一竖隔腔内的两竖隔板上分别设有进、出水小孔,同一个柱形桶的各竖隔腔内填放有相同的滤材。
水从第一个隔腔的上方进入,经滤材的过滤从第一隔腔的左侧下方进入第二个隔腔;又经滤材的再次过滤从第二隔腔的左侧上方进入第三隔腔;从第三隔腔的左下方进入第四隔腔;从第四隔腔的左上方进入第五隔腔;再从第五隔腔的左下方进入第六隔腔;从第六隔腔的中部桶嘴流出;一种滤材经桶内六个隔腔不断回流后进入下一个天然滤材的过滤。
进一步的,上述每个柱形桶进水口侧的竖隔腔上部设有带出水细孔的横隔板,横隔板上放置棕麻丝。
进一步的,上述柱形桶具有六个,每个柱形桶内具有五块竖隔板,形成六个竖隔腔。
进一步的,上述其中第一个柱形桶的各竖隔腔内填放有粉碎的丹霞地貌岩石,其中第二个柱形桶的各竖隔腔内填放有竹炭,其中第三个柱形桶的各竖隔腔内填放有中粗颗粒沙,其中第四个柱形桶的各竖隔腔内填放有细颗粒沙,其中第五个柱形桶的各竖隔腔内填放有活性炭,其中第五个柱形桶的各竖隔腔内填放有棉花或棉布。
进一步的,上述柱形桶呈一字形依次排列或者呈螺旋形依次排列。
本实用新型水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水在自然状态下从第一个柱形桶的进水口进入,经过第一个柱形桶内各竖隔腔中滤材的不断回流过滤,从出水口排出进入下一个滤桶,而后依次经过几个柱形桶中不同滤材的过滤,最后从最后一个滤桶的出水口排出到蓄水池,由于经过多个柱形桶内滤材的不断回流过滤,从而达到过滤水的功能,同时水过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水完全处于没有外加压力的自然状态下过滤,过滤的更彻底,且有利于过滤材料的清洗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柱形桶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柱形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个柱形桶连接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际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水过滤装置包括进、出水口4、5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盛装有过滤材料的柱形桶1,各柱形桶1内由多个竖隔板2分割成多个竖隔腔3,在同一竖隔腔3内的两竖隔板2上分别设有进、出水小孔6、7,同一个柱形桶1的各竖隔腔内填放有相同的滤材。每个柱形桶1上均设有进、出水口4、5,每个竖隔腔3内的两竖隔板2上分别设有进、出水孔6、7,其中进水孔6位于竖隔腔3的较高位置,而出水孔7位于竖隔腔3的较低位置。
进一步的,为了过滤效果好,在上述每个柱形桶进水口侧的竖隔腔上部设有棕麻丝8,棕麻丝也即是棕丝,是榈树叶鞘的纤维,红褐色,坚韧而具弹性,是编结蓑衣﹑绳索等的原料。棕麻丝8放置在每个柱形桶第一个竖隔腔的上部空间内,可采用有小孔的隔板9支撑。隔板上的进出水孔都是很细小的许多个孔,只容水渗过就行。
进一步的,为了过滤效果好,上述柱形桶具有六个,每个柱形桶内具有五块竖隔板,形成六个竖隔腔,水从第一个隔腔的上方进入,经滤材的过滤从第一隔腔的左侧下方进入第二个隔腔;又经滤材的再次过滤从第二隔腔的左侧上方进入第三隔腔;从第三隔腔的左下方进入第四隔腔;从第四隔腔的左上方进入第五隔腔;再从第五隔腔的左下方进入第六隔腔再从第六隔腔的中部桶嘴流出;一种滤材经桶内六个隔腔不断回流后进入下一个天然滤材的过滤。最后从最后一个滤桶的出水口排出到蓄水池。
进一步的为保证过滤效果的纯天然性,过滤桶和隔板均采用陶瓷或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夷山茶兰竹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夷山茶兰竹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77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碱式碳酸镁进行高效压滤的装置
- 下一篇:制备硝酸钾的喷雾结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