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身份证识别门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7546.X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8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飞;薛彪;李德兵;张俊军;金彦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施工现场 身份证 识别 门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禁系统,尤其是涉及用于施工现场的身份证识别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门禁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在景区、电影院、火车站等需要授权进入的场所。目前人们常使用IC卡作为门禁系统用户身份凭证,实现了自动化进出,节省了人力。但目前的门禁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在人员流动比较大的施工现场就不适用于此种门禁系统,因为使用的IC卡需要定时收卡、发卡,重新发卡需要重新采购,且使用人员需在管理处写卡、领卡,浪费人力财力;(二)目前使用的门禁系统缺少与智能管理模块之间的连接,不利于出入门禁系统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身份证识别门禁系统,以二代身份证作为读取介质,且增加了智能管理模块,提高了门禁系统对人员的管控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身份证识别门禁系统,包括身份证识别器、门禁控制器、闸机和智能管理模块。智能管理模块包括读写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实时时钟、监控模块。
身份证识别器与门禁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以将读取的身份信息发送至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与智能管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以将接受到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智能管理模块;门禁控制器与闸机通信连接,用以在收到确认信号后控制闸机的开闭。
身份证识别器与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与智能管理模块、门禁控制器与闸机之间的通信连接是通过RS485总线或TCP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身份证识别门禁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进出人员实时监控,安全可靠,保障了施工现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其中:
1、身份证识别器;2、门禁控制器;3、闸机;4、智能管理模块;4-1、读写模块;4-2、存储模块;4-3、控制模块;4-4、实时时钟;4-5、监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身份证识别门禁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身份证识别门禁系统,它包括身份证识别器1、门禁控制器2、闸机3和智能管理模块4。智能管理模块4包括读写模块4-1、存储模块4-2、控制模块4-3、实时时钟4-4、监控模块4-5。
身份证识别器1与门禁控制器2通信连接,用以将读取的身份信息发送至门禁控制器2;门禁控制器2与智能管理模块4通信连接,用以将接收到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智能管理模块4;门禁控制器2与闸机3通信连接,用以在收到确认信号后控制闸机3的开闭。
身份证识别器1与门禁控制器2、门禁控制器2与智能管理模块4、门禁控制器2与闸机3之间的通信连接是通过RS485总线或TCP实现的。身份证识别门禁系统需要扩容时,只需要增加门禁控制器2以及与其相连的闸机3即可。
智能管理模块4中的读写模块4-1用于读取授权的身份证信息,并将身份证信息存储至存储模块4-2;控制模块4-3可以自动检测门禁控制器2内部中的通讯回路,当通讯线路出现故障时,身份证门禁系统会自动报警;智能管理模块4中设置的实时时钟4-4,可对身份证实现分时段授权,即实现门禁系统分时段管理;监控模块4-5用以实时监控门禁系统的活动,并显示在与监控模块4-5连接的在线监控屏幕上。当门禁系统报警或发生其他非正常事件时,在线监控屏幕上发出声光报警,可使值班人员立即感知日常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闸机3可以选用三辊闸、摆闸或翼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身份证识别门禁系统,结构简单,以二代身份证作为读取介质,经授权的人员都能方便出入门禁系统,且智能管理模块实时记录人员出入信息,加强了施工现场的进出人员的监管,保证了施工现场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75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