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盘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7072.9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9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龙;孙守贵;张宝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贝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莉华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椎间盘假体。
背景技术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椎间盘病变破坏了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使椎间盘丧失了其原有的运动及承载负荷的功能,如退行性椎间盘病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活动。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进行椎间融合,这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是使疾患椎间盘两端的椎体被融合为一个整体,破坏了病变节段的正常运动及承载功能,同时也改变了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其它组织的生物力学状态,导致了邻近节段退变加剧,因此其远期疗效均欠佳。为了重建椎间盘的功能,恢复脊柱的生理状态,人们发明了人工椎间盘假体。
常见的人工颈椎间盘产品结构繁琐、手术相对复杂,易造成异位骨化问题,且抗疲劳和抗磨损性能差,疲劳断裂、疲劳磨损导致假体易产生磨损颗粒,磨损碎粒可引起无菌性骨质吸收,导致假体置换失败,术后易发生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椎间盘假体,满足长寿命抗疲劳性能的要求,极大地提高患者病变节段的活动度,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椎间盘假体,用于颈椎间盘的置换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U型,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以及连接上端板、下端板后缘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为弧形结构,所述上端板与下端板的前缘与相应的脊椎曲度相同,且上端板上侧面与下端板下侧面均设有固定结构、止退倒齿与孔膜;
所述固定结构设于上端板上侧面、下端板下侧面的前缘,且固定机构设有固定孔;
所述止退倒齿设于上端板上侧面、下端板下侧面的前半部分,且倒齿向后缘倾斜;
所述孔膜设于上端板上侧面与下端板下侧面。
进一步,所述连接筋至少一条,优选2条。
进一步,所述固定孔为螺孔。
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的外缘与上端板、下端板的曲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止退倒齿沿轴向方向设有3-5行,轴向中心线两侧各设一列。
进一步,两列止退倒齿设于上短板与下端板的轴向中心线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孔膜设于上端板与下端板的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的倒齿之间。
进一步,所述孔膜为聚乙烯孔膜。
进一步,所述上端板与下端板除孔膜覆盖处均由陶瓷制成。
进一步,所述连接筋由弹性材料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椎间盘假体,具有以下优势:
双排止退倒齿与孔膜保证了术后椎间盘的稳定,防止了假体的脱出;固定结构的设计保证了椎间盘的稳定,弹性连接筋增加了假体的舒适度、灵活性与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孔膜覆盖上端板上侧面与下端板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孔膜覆盖除止退倒齿外的上端板上侧面与下端板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端板,2-下端板,3-连接筋,4-止退倒齿,5-固定结构,51-固定孔,6-孔膜。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椎间盘假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U型,包括上端板1、下端板2以及连接上端板1、下端板2后缘的连接筋3,所述连接筋3为弧形结构,所述上端板1与下端板2的前缘与相应的脊椎曲度相同,且上端板1上侧面与下端板2下侧面均设有固定结构5、止退倒齿4与孔膜6;
所述固定结构5设于上端板1上侧面、下端板2下侧面的前缘,且固定机构5设有固定孔51;
所述止退倒齿4设于上端板1上侧面、下端板2下侧面的前半部分,且止退倒齿4向后缘倾斜;
所述孔膜6设于上端板1上侧面与下端板2下侧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筋3至少一条,更优选的连接筋3有2条,且由陶瓷或钛合金制成。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51为螺孔,通过螺孔将该椎间盘假体与脊椎相连。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5的外缘与上端板1、下端板2的曲度相同,同时与脊椎的曲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贝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贝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70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