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6031.8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1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邓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邓净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B01D36/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引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家庭或者企业会配备净水器,一般的净水器采用生物棉、活性炭等过滤介质,对水进行逐层过滤,以此来获取干净的水,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过滤掉水中大部分的有机物、颗粒物等杂质,但是在过滤过程中由于过滤介质的挡隔,一般出水量比较小,尤其是过滤介质做的比较狭长时,出水量更加少;通常为了满足足量用水的需要,一般会将过滤介质的体积做的比较大,这样就造成了净水器的体积也随之加大,随之带来的是成本提高和清洗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水量大、体积小,清洗方便、结构简单和滤水效果好的净水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储水罐,在储水罐的上端连接有压缩空气管和进水管;所述储水罐通过储水管道与过滤装置连接,且储水管道的管口延伸至储水罐内的下端。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生物棉罐、石英砂罐和活性炭罐,储水管道与生物棉罐连通,生物棉罐通过第一管道与石英砂罐连通,石英砂罐通过第二管道与活性炭罐连通。
所述压缩空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
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单向阀。
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放残阀门。
所述生物棉罐内填充有生物棉。
所述石英砂罐内填充有石英砂。
所述活性炭罐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采用这种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水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依次经过生物棉罐、石英砂罐和活性炭罐,从排放口流出,在此过程中,受到了高压空气的压力,进而使得出水量加大;同时为了过滤彻底,过滤介质可以做的比较狭长,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不受流水量的限制,而提供足量的用水;其进水管上的单向阀的作用在于:在罐内的空气压力大于进水压力时,水自动停止流入,当罐内的空气压力小于进水压力时,水可自动流入,进而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第一截止阀可以控制压缩空气的气压大小;放残阀门的作用在于,在清洗时,只需旋开阀门即可对各个罐体进行清洗;第二截止阀的作用在于,可以控制过滤后的水流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加入水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净水器,包括储水罐1,在储水罐1的上端连接有压缩空气管9和进水管10;所述储水罐1通过储水管道5与过滤装置连接,且储水管道5的管口51延伸至储水罐1内的下端。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生物棉罐2、石英砂罐3和活性炭罐4,所述储水管道5与生物棉罐2连通,生物棉罐2通过第一管道7与石英砂罐3连通,石英砂罐3通过第二管道6与活性炭罐4连通。
所述压缩空气管9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91。
所述进水管10上安装有单向阀101。
所述第一管道7上安装有放残阀门71。
所述生物棉罐2内填充有生物棉。
所述石英砂罐3内填充有石英砂。
所述活性炭罐4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使用方法:如图1和2所示,将自来水直接与进水管10连通,压缩空气管9与空压机连通,而后打开第二截止阀81,关闭第一截止阀91,使水进入到储水罐1中后,打开第一截止阀91使压缩空气进入到管中,此时空压机产生的空压对水面上层形成一定的压力,压迫水沿着储水管依次进入到生物棉罐2、石英砂罐3和活性炭罐4,最后从排放管8留出,即可完成对水的过滤。
清洗方法:打开放残阀门71,将空压机和第一截止阀91开到最大,在将干净的水灌入到储水罐1中,清洗完毕后的水放残阀门71中排走,即完成对生物棉罐2的清洗工作;而后关闭放残阀门71,将水从石英砂罐3中冲过,即可对石英砂罐3和活性炭罐4完成清洗;为生物棉罐2单独清洗的原因在于:生物棉罐2属于水的第一次过滤,比其他过滤罐要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邓净净水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邓净净水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6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