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复合窗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4937.6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5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鹏;崔嵩;寇冰雪;潘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8 | 分类号: | B60J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复合 窗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框,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复合窗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侧门窗框通常由多个窗框加强件焊接为窗框总成,所述窗框总成再与内板进行对接。为提高窗框刚度,除了窗框加强件与内板的对接区域紧密贴合外,其它区域会分开形成空腔结构,这种窗框内部的空腔会为气流的流动提供了空间或通道,气流可以沿窗框加强件与内板间的连续空腔进行流动而产生风噪,汽车行驶时,气流不断地通过窗框加强件和内板之间的空腔,进而产生持续地风噪,严重地影响了驾驶舱内驾驶员或者乘员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复合窗框,该复合窗框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窗框的抗风噪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复合窗框,包括窗框加强板及与所述窗框加强板对接的内板,所述窗框加强板和所述内板对接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填充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窗框加强板和所述内板均由钢板冲压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窗框加强板和所述内板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材料为发泡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发泡材料为经过烘烤能够膨胀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发泡材料在膨胀前通过粘接或卡接固定在所述窗框加强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复合窗框结构简单,窗框加强板与内板对接后形成空腔保证了窗框的刚度,在空腔中位置布置填充材料,使整个窗框内部的形成密闭空间,进而有效地阻止了空气在窗框加强板与内板之间流动而导致的风噪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汽车复合窗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复合窗框在发泡材料膨胀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复合窗框包括窗框加强板1及与所述窗框加强板1对接的内板2,为了保证所述窗框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窗框加强板1和所述内板2对接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形状和形状可以根据窗框设计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填充材料3,所述填充材料3能够填满所述空腔的内部空间,或者填充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使所述空腔能够被分隔成多个小的密闭空间,从而实现了占据气体的流动空间或阻断气流通道的目的,气体无法在窗框加强板1和内板2之间流动,即可有效地提高窗框的抗风噪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空腔内设置填充材料,还能够进一步地强化窗框的强度和刚度,避免或减小窗框在外力冲击作用下而产生的变形。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复合窗框不仅能够提高窗框强度和刚度,提高耐冲击性,还通过在空腔中位置布置填充材料,占据或阻断气体流动的通道,进而有效地阻断空气在窗框加强板与内板之间流动,避免风噪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窗框加强板1和所述内板2均由钢板冲压而成,钢板自身强度较大,因此有助于为所述窗框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保证窗框的刚度,降低受外力冲击变形的可能,此外,钢板的加工性能优异,便于根据窗框所需形状进行加工成型。当然,钢板也仅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制备窗框加强板1和内板2的一种优选材料,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其它适合材料来加工窗框加强板1和内板2,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将所述窗框加强板1和所述内板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窗框加强板1和所述内板2在其边缘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密闭的空间。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焊接连接强度大且连接可靠,更适合固定连接金属材料,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采用焊接方式来固定所述窗框加强板1和所述内板2,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适合固定钢板的其它材料,此处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4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震汽车天窗
- 下一篇:远红外线热源型车载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