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污泵交替运行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2906.7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1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意菲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5/00 | 分类号: | F04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污泵 交替 运行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污泵交替运行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两台一用一备的潜污泵控制箱运行模式是:当第一液位控制器检测到高液位时,1#泵启动;当第一液位控制器检测到底液位时,1#泵停止。当1#泵故障时才会切换到2#泵运行,通常情况为1#泵为常用状态,2#泵为常备状态。1#泵使用期间,2#泵是不能够使用的。如此一来,由于2#泵不经常使用,导致当2#泵使用时基本上是生了大量锈无法正常使用,而严重影响现场排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潜污泵交替运行电路,包括并联跨接于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第一控制泵电路和第二控制泵电路,还包括固态交互继电器;所述第一控制泵电路连接有万能开关,所述万能开关包括第一接点、第二接点、第三接点,所述第一控制泵电路串联于所述第一接点上,所述第二控制泵电路串联于所述第三接点上;所述第一控制泵电路和第二控制泵电路上还并联有第一液位控制器;所述第二接点两端串联有第二液位控制器和所述固态交互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控制泵电路上还并联有第一故障显示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控制泵电路上还并联有第二故障显示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故障显示电路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一继电器、第一故障指示灯、第一停止指示灯,所述第一故障指示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串联,所述第一停止指示灯并联于所述第一故障指示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再与所述第一接触器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故障显示电路包括第二接触器、第二继电器、第二故障指示灯、第二停止指示灯,所述第二故障指示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串联,所述第二停止指示灯并联于所述第二故障指示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再与所述第二接触器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火线u1上连接有熔断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潜污泵交替运行电路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控制电路不仅保证原有启动模式,用第一液位控制器来给泵启动停止信号,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两台泵交替运行,第一次启动1#泵,第二次启动2#泵,并且故障时两台泵还可以相互切换,这样有效的利用了两台泵,大大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也将雨天潜污泵紧急排污风险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潜污泵交替运行电路,包括并联跨接于火线u1与零线N之间的第一控制泵电路1和第二控制泵电路2,还包括固态交互继电器EX;所述第一控制泵电路1连接有万能开关1SA,所述万能开关1SA包括第一接点a、第二接点b、第三接点c,所述第一控制泵电路1串联于所述第一接点a上,所述第二控制泵电路2串联于所述第三接点c上;所述第一控制泵电路1和第二控制泵电路2上还并联有第一液位控制器1FS;所述第二接点b两端串联有第二液位控制器2FS和所述固态交互继电器EX。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控制泵电路1和第二控制泵电路2都设有热过载继电器FR,所述固态交互继电器EX与所述第一控制泵电路1和第二控制泵电路2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控制部分:将万能接头连的第一接头连通时,则配合第一液位控制泵导通,1#泵开始工作,2#泵备用,当万能接头的第三接头连通时,2#泵开始工作,1#泵备用。
自动控制部分,当万能开关1SA的第二连接头连通时,固态交互继电器EX通过第一控制泵电路1和第二控制泵电路2的热过载继电器FR来控制,如:当第一控制泵电路1开始工作后,工作温度过高,导致热过载继电器FR断开,则启动第二控制泵电路2,一次类推,两者交替运行。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意菲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意菲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2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