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式富氧膜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1208.5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4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键;聂新民;魏长斌;王迪;陈俊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沈祖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式富氧膜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气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式富氧膜组。
背景技术
在空气稀薄的高原缺氧环境下,通常需要供氧机在高原环境中的相对密闭空间内进行弥散式供氧或者在开放空间进行面罩式分路供氧。例如,在移动式车载,房间、帐篷、活动房等弥散或分路供氧,以改善人体因外部因素导致呼吸过程中氧气不足的状况。供氧机通常需要使用供氧机构进行制氧供氧。然而传统的供氧机构通常需要采用化学反应制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了一种物理制氧且结构较为简单的卷式富氧膜组。
一种卷式富氧膜组,包括输气管、外壳、支撑板和富氧膜组件,所述输气管包括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输气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从所述外壳的侧壁伸出至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第一输气管和所述第二输气管呈夹角设置,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输气管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输气管外壁以及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富氧膜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并和所述第一输气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气管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中心轴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所述支撑板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输气管和所述外壳之间。
上述卷式富氧膜组,从外壳中间取出富氧气体,并通过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从外壳的侧壁伸出至外壳的外侧而输出富氧气体。并从输气管和外壳之间排出富氮气体,结构简单新颖。通过在外壳和输气管之间设置支撑架,有效提高卷式富氧膜组的结构稳定性。从空气中直接提取新鲜氧气,物理制氧,无任何化学反应,低噪音,无污染,卫生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卷式富氧膜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一实施方式的卷式富氧膜组,包括输气管10、外壳20、支撑板30和富氧膜组件(图未示)。
输气管10包括第一输气管12和第二输气管14。第一输气管12设于外壳20内。第二输气管14的一端和第一输气管12的一端连通,第二输气管14的另一端从外壳20的侧壁伸出至外壳20的外侧。第一输气管12和第二输气管14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气管12设于外壳20内的中心轴线上。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气管12和第二输气管14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支撑板30设于第一输气管12和外壳20之间。支撑板30的两端分别和第一输气管12外壁以及外壳20的内壁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板30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支撑板30均匀间隔分布在第一输气管12和外壳20之间。通过在第一输气管12和外壳20之间设置支撑板30,可以大大提高卷式富氧膜组的结构稳定性。在第一输气管12和外壳20之间均匀间隔设置三根支撑板30,能通过三根支撑板30对第一输气管12的三个方向形成三角支撑,更好的提高卷式富氧膜组的结构稳定性。
富氧膜组件设于外壳20内,并和第一输气管12连通。
卷式富氧膜组设有空气进口(图未示)、富氧气体出口24和富氮气体出口26。空气从空气进口进入卷式富氧膜组,在通过富氧膜组件的时候,氧气通过的快一些,氮气通过的慢一些。因此通过富氧膜组件以后的气体的氧气浓度高于原空气氧气浓度,称为富氧气体。而另外未通过富氧膜组件的气体则氧气浓度降低,氮气浓度增加,称为富氮气体。通过富氧膜组件的富氧气体经过第一输气管12和第二输气管14,从富氧气体出口24出来。富氮气体通过富氮气体出口26排出。
卷式富氧膜组工作时,卷式富氧膜组的富氧气体出口24连接真空泵,在真空泵开启时,卷式富氧膜组内形成负压。在真空泵负压的作用下,空气通过富氧膜组件,其中氧气比氮气通过的快,因此通过富氧膜组件后形成的富氧气体,从富氧气体出口24进入真空泵。而未通过富氧膜组件的富氮气体,则由富氮气体出口26,再通过管道排到大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1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挂车气囊车桥提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产单片桁架设备的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