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滑防自粘胶粘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1111.4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4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婷婷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B65H35/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生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滑 粘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干胶,特别是涉及防滑防自粘胶粘带。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胶粘带,胶粘带一般是带塑料芯卷筒的,外形呈卷筒型或者环状型。要使用胶粘带时,由于胶粘带的带头紧贴,往往不容易识别,要仔细观察,有时要用手摸才能找到,即使找到胶粘带的带头,要将胶粘带的带头揭开也不很方便。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胶粘带,当人们使用胶粘带时,由于胶粘带从胶圈撕下来后单一轻薄,其暴露在空气中时,受到外力或者空气中的微风的作用下很容易翻折并自身粘合一起,当要使用时,还要小心将粘合的胶粘带分开。
由于手中含有粉尘等污染物,当用手去分开粘合的胶粘带时,这些粉尘等会粘贴到胶粘带上,影响胶粘带的粘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可以防止胶粘带自身粘合的胶粘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防止胶粘带翻折并自身粘合、如何使胶粘带防滑、如何防止撕开后的胶粘带粘合至胶圈上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滑防自粘胶粘带。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方案还解决了:如何方便掀开胶粘带、如何将掀开的胶粘带割断、如何防止撕开后的胶粘带粘合至胶圈上等问题。
一种防滑防自粘胶粘带,包括胶圈以及缠绕在该胶圈上的胶粘带,所述胶圈包括环状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上的控制装置;所述环状本体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使所述控制装置沿所述环状本体的内侧壁转动的导向槽,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限位块以及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开口装置,所述限位块嵌入所述导向槽;所述胶粘带包括胶带以及设置于所述胶带同一侧面两边上的胶丝;所述胶带顺序设置:与所述胶丝的连接的基材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且背向所述胶丝的胶粘层、以及粘附于所述胶粘层且背向所述基材层的脱离层;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胶粘层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橡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丝包括PET膜或者钢化塑料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丝厚度为0.01-0.0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胶丝宽度为所述胶带宽度的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丝与所述基材层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结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离层包括若干条间隔设置的聚烯烃树脂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离层包括若干条间隔设置的丙烯酸类树脂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丝平行设置于所述胶带同一侧面的两侧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丝平行设置于所述胶带的两侧边并与所述胶带的卷伸方向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丝沿所述胶带的卷伸方向覆盖于所述胶带上。
上述防滑防自粘胶粘带,通过设置在胶带同一侧面两边上的胶丝,使得胶粘带从胶圈撕下来后胶带难于翻折并自身粘合一起,同时,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有效地防止撕开后的胶粘带粘合至胶圈上,并且,在防滑橡胶的作用下使胶粘带具备较好的防滑效果,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并且,通过控制装置可以方便用户在开启防滑防自粘胶粘带后截取所需长度的胶粘带。并且,在限位块和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当用户不使用防滑防自粘胶粘带时,控制装置在限位块和弹性件的作用下静止不转动,待用户需要使用时稍微用力即可转动控制装置以开启胶粘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防滑防自粘胶粘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防滑防自粘胶粘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滑防自粘胶粘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滑防自粘胶粘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防滑防自粘胶粘带的正视图;
图8为图7所示胶粘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防滑防自粘胶粘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胶粘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婷婷,未经张婷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1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