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风向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0570.0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3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竞;徐凯聪;官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汽车用品(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10 | 分类号: | F24F13/1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赵赛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风向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空调风向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取暖或制冷的主要电气设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空调分为单冷空调和冷暖两用空调,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家用空调的种类分为很多种,其中常见的包括挂壁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和吊顶式空调,但是这些产品各有特点,价格也各不相同,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
在室内使用时,空调所吹出风是直接向下或斜向下,即使是有百叶的空调风向也只能调至某一个方向,这就导致了风向往往是直接吹向人体的某个部位,久而久之,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尤其对于小孩、老人或体弱者的健康非常不利。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又叫挡风板或挡风罩)是用于调整风向或分散风力的空调附件,现有的外接式导风板来改变空调器出风口吹出的风的方向,但还存在以下缺陷:1.从空调出来的冷风与导风板背面的热气流接触容易产生水滴,影响室内环境;2.导风板没有净化空气的作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经过导风板的空气的质量混杂了空气中的粉尘和异味,导致空气质量下降;3.导风板的调节角度范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风向调节装置,以增大其调整的角度范围,提高通过该空调风向调节装置的空气的质量的同时避免在产生水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可拆卸安装在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处,包括与空调连接的连接板、挡风组件,所述挡风组件包括固定框架和可拆卸安装在固定框上的空气过滤板,所述固定框架上设置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至少通过一个吊杆与其中一根连接杆连接;所述吊杆一端铰接在连接板底部,该吊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框架包括三根两两连接的固定杆,所述三根固定杆上设置有“U”型槽,“U”型槽的开口位于固定框架的内侧,其中两个相对的固定杆的末端为开口端,所述空气过滤板通过该开口端插接在“U”型槽中。
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框架还包括位于两个相对的固定杆的开口端且用于封闭“U”型槽的封端杆。
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过滤板包括双层过滤网,在双层过滤网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中填充有吸附层。
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附层为过滤面层或/和活性炭层。
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板为PVC板,所述吊杆材质为PVC。
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框架为铝合金框架。
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杆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框架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风向调节装置中连接板与挡风组件之间通过一吊杆铰接,通过对挡风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控从而达到调节出风量的大小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风向调节装置中设置了空气过滤板,并进一步在空气过滤板的滤网中设置过滤棉或活性碳等成分,使得出风先通过滤网再排出,实现对室内的大颗粒物,粉尘及异味等的过滤,改善空气质量,预防空调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空调风向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连接板;11、吊杆;2、挡风组件;21、固定框架;211、固定杆;212、“U”型槽;22、空气过滤板;2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可拆卸安装在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处,包括与空调连接的连接板1、挡风组件2,所述挡风组件2包括固定框架21和可拆卸安装在固定框上21的空气过滤板22,所述固定框架21上设置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板1的两端分别至少通过一个吊杆11与其中一根连接杆23连接;所述吊杆11一端铰接在连接板1底部,该吊杆11远离连接板1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杆23上。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1与挡风组2件之间通过一吊杆11铰接,通过对挡风组件1的角度进行调控从而达到调节出风量的大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汽车用品(广东)有限公司,未经本田汽车用品(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0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