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楼面通信增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9549.9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0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武晓华;成建军;冯国升;刘晓睿;王秀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丁雪娥 |
地址: | 03002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楼面 通信 增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楼面通信增高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线通信塔架一般包括钢架塔式结构和独管式结构。钢架塔式结构的通信塔架主要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塔杆,钢架塔式结构的通信塔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和安装较为方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在应用中,常常会碰到满负荷或者挂高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楼面通信增高架,通过在增高架的内部增设支撑桅杆,结构简单,能增加平台、提升挂高、满足隔离度要求,解决了原有钢架塔式结构增高架存在容易满负荷及挂高不足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楼面通信增高架包括底座、数个塔杆、支撑桅杆、支臂和抱杆,所述数个塔杆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底座的边缘部位,所述支撑桅杆的底部固定在底座的中央部位,所述支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桅杆的顶部,及支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抱杆。使用该通信增高架时,塔杆的顶部及抱杆上都可以挂天线,能增加增高架的负荷,且抱杆要高于塔杆,能提升挂高。特别适用于现有12米以下增高架没有空余抱杆、改造后新增天线挂放位置不满足挂高要求等情况。
进一步,该通信增高架还包括数个加固杆,所述数个加固杆的中央部位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桅杆。通过设置加固杆对支撑桅杆进行分层及多次加固,支撑桅杆的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该通信增高架的加固杆和支撑桅杆之间采用U型卡连接。能解决该通信增高架上部结构焊接施工困难问题。
进一步,还包括数个横杆,每个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塔杆,及每个加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横杆。通过横杆的斜拉作用,减少了传统桅杆的拉线;从计算的角度,采用横杆代替拉线更符合计算模型,避免了拉线非线性计算的不确定性。
进一步,所述塔杆和横杆之间、及横杆和加固杆之间都为铰接。从受力角度,解决了桅杆传递给原有增高架的弯矩作用,减小了增高架横杆的压力。
进一步,所述支撑桅杆的顶部设有避雷针。由于支撑桅杆明显高于塔杆,在支撑桅杆的顶部设置避雷针,增高架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改进型楼面通信增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U型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塔杆、3-支撑桅杆、4-支臂、5-抱杆、6-加固杆、7-横杆、8-U型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及图2来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楼面通信增高架的最佳实施方式。
该一种改进型楼面通信增高架包括底座1、塔杆2、支撑桅杆3、支臂4、抱杆5、加固杆6、横杆7和U型卡8,数个塔杆2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底座1的边缘部位,所述支撑桅杆3的底部固定在底座1的中央部位,所述支臂4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桅杆3的顶部,及支臂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抱杆5,数个加固杆6的中央部位采用U型卡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桅杆3,每个横杆7的两端分别铰接相邻的两个塔杆2,及每个加固杆6的两端分别铰接相邻的两个横杆7。使用该改进型楼面通信增高架时,塔杆2的顶部及抱杆5上都可以挂天线,能大大增加通信增高架的负荷,且抱杆5要高于塔杆2,能提升挂高;特别适用于现有12米以下增高架没有空余抱杆、改造后新增天线挂放位置不满足挂高要求等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未经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9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