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肠道手术肿瘤密封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7717.0 | 申请日: | 2015-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戴新征;秦建杰;葛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新征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道 手术 肿瘤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辅助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肠道手术肿瘤密封袋。
背景技术
肠道肿瘤手术中要遵循无瘤原则,手术中要减少对肠肿瘤的直接接触、搬动、挤压以防止肠道肿瘤转移。目前临床上常规的做法是,首先以粗线结扎肠道肿瘤所处于的近端、远端肠管,然后对肿瘤局部进行纱布覆盖缝合,再处理欲切除肠管的系膜血管,最后实施肿瘤切除手术。该手术方法非常耗时,而且手术中若完全不触动、挤压、搬动肿瘤,有时难以操作。
申请号为201120540867.8,实用新型名称为:医用肿瘤细胞密封袋,针对切除后的肿瘤细胞放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医用肿瘤细胞密封袋,其由两根等长的横杆和两根等长的竖杆组成,其特征是:横杆的中间位置设有铰接轴,横杆和竖杆上固定有无毒膜,横杆和竖杆通过铰接轴折叠后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凹凸卡紧器,两根竖杆上固定有提手。该发明主要适用于肿瘤手术后的肿瘤处理,不适用于术中肿瘤切除作业,其原因是:一是折叠后,需要凹凸卡紧器密封,在肠道手术时,因为密封处位于血管系膜处,在不破坏肠道血管系膜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密封,但是一旦扰动、破坏肠道系膜,势必会触动肠道肿瘤,很容易导致肿瘤转移;二是该发明密封袋是由封闭在横杆和竖杆内的无毒膜组成,由于肠道肿瘤是有一定体积的,对肠道肿瘤密封后,势必会对肠道肿瘤进行挤压,会破坏掉肿瘤,导致肿瘤转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肠道手术肿瘤密封袋,包括由铰接轴、无毒膜、横杆和竖杆组成的夹壁,所述铰接轴处设有横杆和竖杆夹紧装置,在铰接轴处设有无毒膜制成的口袋体。所述夹壁下端靠近铰接轴处设有肠管凹槽。所述铰接轴处还设有圆环体,所述圆环体为口袋体的支撑口。所述夹壁上设有把手。所述夹紧装置为弹簧夹。所述无毒膜为透明塑料薄膜或乳胶制成的乳胶膜,所述口袋体为透明塑料袋或透明乳胶袋。作为夹壁的其它形状,所述横杆和竖杆还可以为一体圆弧结构,所述夹壁为圆弧状。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产品操作简单。临床手术中,只需要将粗线结扎肠道肿瘤所处于的近端、远端肠管,然后将本实用新型产品夹住肠管及肠道血管系膜,不再需要纱布覆盖缝合,节省了手术操作时间;
2、本实用新型产品保障了手术中不触动、挤压、搬动肿瘤,能够有效防止肿瘤转移。临床手术中,由于横杆和竖杆组成的夹壁在夹紧装置的作用下,牢牢的夹住了肠管和肠道血管系膜,有效防止了手术操作中触动、挤压、搬动中流;
3、由于在铰接轴处设有无毒膜制成的口袋体,保证了肠道肿瘤在手术过程中、切除后会留置在口袋体内,口袋体相当于肿瘤容器,而且是透明的,可以避免术中、术后对肿瘤的触碰、挤压。
附图说明
图1为肠道手术肿瘤密封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肠道手术肿瘤密封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弧状夹壁肠道手术肿瘤密封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圆弧状夹壁肠道手术肿瘤密封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铰接轴1、无毒膜2、夹壁3、夹紧装置4、口袋体5、圆环体6、把手7,肠管凹槽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肠道手术肿瘤密封袋,包括由铰接轴1、无毒膜2、横杆和竖杆组成的夹壁3,所述铰接轴1处设有横杆和竖杆夹紧装置4,在铰接轴1处设有无毒膜2制成的口袋体5。所述夹壁4下端靠近铰接轴1处设有肠管凹槽8。所述铰接轴1处还设有圆环体6,所述圆环体6为口袋体5的支撑口。所述夹壁3上设有把手7。所述夹紧装置4为弹簧夹。所述无毒膜2为透明塑料薄膜或乳胶制成的乳胶膜,所述口袋体5为透明塑料袋或透明乳胶袋。
实施例2,如图3-4所示,一种肠道手术肿瘤密封袋,包括由铰接轴1、无毒膜2、横杆和竖杆组成的夹壁3,所述铰接轴1处设有横杆和竖杆夹紧装置4,在铰接轴1处设有无毒膜2制成的口袋体5。所述夹壁4下端靠近铰接轴1处设有肠管凹槽8。所述铰接轴1处还设有圆环体6,所述圆环体6为口袋体5的支撑口。所述夹壁3上设有把手7。所述夹紧装置4为弹簧夹。所述无毒膜2为透明塑料薄膜或乳胶制成的乳胶膜,所述口袋体5为透明塑料袋或透明乳胶袋。所述横杆和竖杆为一体圆弧结构,所述夹壁3为圆弧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新征,未经戴新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77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椎弓根螺钉拉钩
- 下一篇:一种输入供电型振动能量获取接口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