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液体肥移动式施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46768.1 | 申请日: | 2015-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0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平;陈曦;徐朝祥;张世浩;宋鑫;王云朋;樊广燕;刘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 |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小伍;田磊 |
| 地址: | 4752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液体 移动式 施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施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施肥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液体肥移动式施肥器。
背景技术
化肥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民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化肥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是肥料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根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和我国统计数据分析,2007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已占全球用量的35%左右,且使用量仍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但是由于施肥技术、肥料生产、产品不合理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我国的肥料当季利用率低,氮肥为15%-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低于日本、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肥料的过分施用与不合理施用导致我国部分土壤结构改变、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土壤盐化碱化严重,同时也加剧了地表径流的水质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一系列危害。减少化肥使用量、合理施肥以及提高化肥利用率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
液体肥料作为水肥一体化中最为重要的原料,将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肥料类型。目前大规模的农业种植可以采用喷灌机、滴管等现代化的设备来进行施用,但是我国小农户较多无法利用大型现代化机器,现在农民所用的田间施肥机器大多是手推式固体施肥机,其原理是采用汽油机或者柴油机带动一个娄进行施肥。目前,由于缺乏小型液体肥施用机械,很少有农民施用液体肥。现有的液体肥施肥器大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多应用于各类试验田或实验室中进行精确滴灌,不适合进行田间作业,因此急需一种小型新型液体肥移动式施肥器来进行田间小面积液体肥的施用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应用广泛的新型液体肥移动式施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液体肥移动式施肥器,包括水泵,水泵上连接有水管,水管一端设有喷头,另一端通过柔性耐压软管与水箱连通;水管上连接有液体肥管,液体肥管连接有液体肥储罐;液体肥管上设有流量计。
进一步地,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进一步地,液体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液体肥管末端通过两个支管与水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水管上连接有液体肥管,液体肥管连接有液体肥储罐,水流在通过水管时,可利用文丘里原理将液体肥管中的液体肥吸入,实现水肥一体化;液体肥管上设有流量计,可实现对施肥量的观测,且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液体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可实现精确控制液体肥进肥量和总施肥量;水管一端设有喷头,另一端通过柔性耐压软管与水箱连通,采用柔性耐压软管,可提高设备使用的灵活性;液体肥管末端通过两个支管与水管连通,有利于调节液体肥进肥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新型液体肥移动式施肥器,如图1所示,包括动力装置1和水泵11,水泵11上连接有水管8,水管8一端设有喷头3,另一端通过柔性耐压软管9与水箱10连通;水管8上连接有液体肥管7,液体肥管7连接有液体肥储罐4;液体肥管7上设有流量计5。水管8上设有第一阀门2。液体肥管7上设有第二阀门6。液体肥管7末端通过两个支管与水管8连通,第二阀门6设置在支管前端。
施肥时,将液体肥加入液体肥储罐4中,将水加入水箱10中,启动动力装置1将第一阀门2打开,水泵11工作,将水箱10中的水通过柔性耐压软管9吸入水管8中,水流从喷头3喷出,水流稳定后,打开第二阀门6,水管8中的水流通过文丘里原理将液体肥管7中的液体肥吸入到水管8中,液体肥随水流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6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