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炉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6078.6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3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共和;李共友;刘应征;李娜;车佳;颜波;李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万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9/00 | 分类号: | F23L9/00;F23M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标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8 | 代理人: | 徐邵华 |
地址: | 4134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颗粒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体,特别是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炉体。
背景技术
生物质颗粒燃烧机是利用燃烧经过特殊的工艺过程得到的生物质颗粒而获得热量的机器,目前的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炉体大都为圆柱形或方形结构,而且大部分还都为立式结构,首先立式结构不利于出灰排渣装置的安装与运作,另外,圆柱形或方形结构的炉体容易存在燃烧死角,还会使炉体底部的风在炉体内流通不畅,最后导致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不充分,有些生物质颗粒还没有来得及燃烧掉就被排出了炉体外,不利于提高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有效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炉体,它不仅便于出灰排渣,还可防止出现生物质颗粒燃料堆积在炉体的死角而导致燃烧不充分的现象,并且还利于炉体内空气的全方位流动,保证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的较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炉体,包括炉体本体,所述炉体本体为卧式结构,炉体本体为三层结构,中间层为空气层,其中最内层为炉膛,炉膛的上部为方形结构、下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炉体本体的前端设有第一出灰口,第一出灰口的下方设有第二出灰口,第二出灰口与炉体本体的中间层连通,所述炉膛的底部设有第一通风孔,炉膛的左、右侧壁设有第二通风孔,炉膛的后壁设有第三通风孔,第三通风孔的下方设有第四通风孔,所述炉膛的右端还设有排渣装置通道口;排渣装置通道口的上、下方分别设有进风口和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炉膛下部的弧形结构由第一弧段、第二弧段和第三弧段组成,第一弧段和第三弧段对应的曲率半径相同,第二弧段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弧段的曲率半径。
进一步,所述第二弧段的曲率半径是第一弧段曲率半径的三倍。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风孔沿炉膛的底部均匀排列,第二通风孔沿炉膛的左、右侧壁呈开口向上的“U”形排列,第三通风孔沿炉膛后壁的上端呈直线排列,第四通风孔沿排渣装置通道口呈环形排列。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第三通风孔、第四通风孔的直径相同,均为5~9mm。
进一步,所述炉体本体的外层结构为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炉体采用上部为方形结构,下部为弧形结构的炉膛,下部的弧形结构能有效防止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炉膛拐角处堆积,便于排灰除渣装置的高效运作,上部的方形结构便于炉膛内的空气的上升及在炉膛内的均匀分布,利于提高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炉体在炉膛上设置了一系列的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第三通风孔、第四通风孔,这些通气孔与炉膛结构的配合,可实现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高效、彻底燃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炉体,包括炉体本体1,炉体本体1为卧式结构,炉体本体1为三层结构,中间层为空气层,其中最内层为炉膛3,炉膛3的上部为方形结构、下部为弧形结构,炉体本体1的前端设有第一出灰口(图中为画出),第一出灰口的下方设有第二出灰口12,第二出灰口12与炉体本体1的中间层连通,炉膛3的底部设有第一通风孔2,炉膛3的左、右侧壁设有第二通风孔4,炉膛3的后壁设有第三通风孔7,第三通风孔7的下方设有第四通风孔5,炉膛3的右端还设有排渣装置通道口6,用于出灰排渣装置穿入到炉膛3中;排渣装置通道口6的上、下方分别设有进风口11和进料口13。
炉膛3下部的弧形结构由第一弧段8、第二弧段9和第三弧段10组成,第一弧段8和第三弧段10对应的曲率半径相同,第二弧段9的曲率半径是第一弧段8曲率半径的三倍,这样可以使弧形结构与上部的方形结构之间的连接处衔接的较为平滑,而且这种设计下,炉膛3底部的生物质颗粒燃烧的更为彻底、均匀。
第一通风孔2沿炉膛3的底部均匀排列,第二通风孔4沿炉膛的左、右侧壁呈开口向上的“U”形排列,第三通风孔7沿炉膛3后壁的上端呈直线排列,第四通风孔5沿排渣装置通道口6呈环形排列,便于炉膛3内各处的空气流动,利于各处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第一通风孔2、第二通风孔4、第三通风孔7、第四通风孔5的直径相同,均为8mm,既利于通风,又不易被生物质颗粒堵塞。
炉体本体1的外层结构为方形结构,便于炉体本体1的稳定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生物质颗粒燃料进入到炉体本体1的炉膛3中进行燃烧,排渣装置开始工作,由于炉膛3的弧形结构的底部,使炉膛3底部边角上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也很容易被排渣装置搅拌起来,进行充分燃烧,又由于炉膛3的方形上部,使从第一通风孔2、第二通风孔4、第三通风孔7、第四通风孔5进入到炉膛3内的空气沿着炉膛3内部均匀扩散,不容易集中到一点上,这可使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的较为均匀,彻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万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万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6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