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捕食性天敌蠋蝽规模化饲养的养虫笼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4836.0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2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鹏;宋丽文;左彤彤;陈越渠;孟黎鹏;沈佳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130033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食性 天敌 规模化 饲养 养虫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捕食性天敌蠋蝽规模化饲养的养虫笼。
背景技术
蠋蝽是一种捕食范围很广的天敌昆虫,可以捕食松毛虫、尺蠖、叶甲、刺蛾、介壳虫、菜青虫等四十余种常见农林害虫,在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方面有显著效果。蠋蝽用于生物防治可大大减少田间与温室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粮食、食品安全。
蠋蝽的传统饲养工具是用木制或者铁制材质连接为1个长方体支架,四壁、底边用纱网制成,正前方做成袖口或者做成可开合小门,供取放蠋蝽或者清理卫生。饲养时可将食物和蘸湿的棉花条直接置于纱笼顶部,使蠋蝽自由取食和汲水。然而这种养虫笼存在的最大弊端是蠋蝽将卵产在笼四壁或者支架上,收集卵时只能将取虫口打开,用小刀片从笼壁或者支架上刮下。这样会出现3种不良后果,一是容易对卵造成伤害,二是费工费力,在操作时许多成虫逃逸,三是许多产在夹缝中的卵无法取出,造成损失,另外蠋蝽饲养最佳密度为0.3头/cm2,因此传统的养虫笼内部大部分空间不能被利用,造成饲养成本增大,无法规模化饲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捕食性天敌蠋蝽规模化饲养的养虫笼,通过采用透明材质制作笼体以及网漏、栖息棒等结构,以实现取卵便利及规模化饲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捕食性天敌蠋蝽规模化饲养的养虫笼,包括养虫笼本体、网漏和栖息棒,所述养虫笼本体由笼体及可拆卸的顶盖和底板组装而成,所述笼体的每个表面和顶盖上均设置复数个均匀分布的网漏载孔,所述网漏插入所述网漏载孔内,所述顶盖上还设置复数个均匀分布的栖息棒载孔,所述栖息棒对应插入所述栖息棒载孔内。
优选地,所述笼体在靠近其顶端的表面上围设一与所述笼体材质相同的承重条,并在靠近其底端的表面上围设一与所述笼体材质相同的隔离条。
优选地,所述网漏包括漏边和漏体,所述漏体顶部沿所述漏边固定,底部为封闭状。
优选地,所述漏边选用塑料材质且其直径略大于所述网漏载孔直径,所述漏体选用21目到30目尼龙材质纱网或塑料材质或两种组合材质封闭。
优选地,所述栖息棒包括棒体、橡胶塞和栖息片,所述橡胶塞位于所述棒体顶端,所述栖息片套设在所述棒体上。
优选地,所述养虫笼本体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优选地,所述透明材质选用有机玻璃、玻璃或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蠋蝽栖息空间,在总笼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饲养蠋蝽。
2、本实用新型在收卵时直接将网漏和栖息片取出放入卵培养盘中直接培养至孵化,避免使用传统养虫笼采集卵时对卵造成的伤害以及省去了大量工作和时间。
3、本实用新型饲养出的成虫可用于扩繁或生物学特性研究或野外释放防治目标害虫等多种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捕食性天敌蠋蝽规模化饲养的养虫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栖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栖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网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笼体,2、顶盖,3、底板,4、承重条,5、隔离条,6、栖息棒,61、玻璃棒,62、橡胶塞,63、栖息片,7、网漏,71、漏体,72、漏边,8、可抽出抽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一种有机玻璃、或玻璃或塑料等表面光滑透明材质制作成一个长方体养虫笼,包括笼体1、顶盖2和底板3,将顶部和底部设计成具有卡槽的可拆卸的顶盖2和底板3。除底板3作为笼底外,笼体1的前后左右4面和顶盖2各钻数个平均分布的直径3.0cm-10.0cm的圆孔,作为网漏载孔,每面孔的多少可根据笼体大小自行决定,保证通风透气就行;顶盖2除打数个个直径3.0cm-10.0cm的孔外,再打数个直径2.0cm的圆孔,作为栖息棒载孔。四边靠近底板边缘处粘有与笼体1相同材质的隔离条5。隔离条5上设置有可抽出抽屉8,用于清理死亡的虫体和排泄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4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