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晶屏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4183.6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8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君;郭红霞;王兆军;李付存;荆臻;刘志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屏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屏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屏加固装置存在以下的缺点:1)防护做得不够到位,在不慎将液晶屏摔落时,很容易将液晶屏摔坏;2)电磁兼容不足;3)抗震性差,无法满足恶劣环境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保护液晶屏牢固、提升电磁兼容能力的液晶屏加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屏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护套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为直角边框,围绕液晶屏的四条边设置在液晶屏的前方,护套为直角边框,围绕液晶屏的四条边设置在液晶屏的后部,第二壳体设置在护套的后部,第二壳体的每一边包覆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设置凸块,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凹槽,凹槽和凸块相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螺丝紧固。
进一步地,护套由硅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为一块中间被冲压成槽的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通过液晶屏支座的孔。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由金属制成。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相接处通过密封胶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护套设置在液晶屏的后部,能有效防护液晶屏,且护套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有效防止液晶屏的损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安装时,通过凸块与凹槽相配合卡住,形成第一层密封,有效防止了灰尘的进入;再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这样能在液晶屏跌落时,防止液晶屏被摔坏;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由金属制成,能有效提高液晶屏电磁兼容方面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液晶屏的前后分别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实现了对液晶屏的加固作用;
2)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液晶屏的加固做出不同的调整;
3)在第二壳体与液晶屏后部之间设置护套,对液晶屏的保护起一个缓冲作用,同时,提高了整个加固装置的抗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晶屏加固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结构拆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凹槽与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壳体,2、护套,3、第二壳体,4、凹槽,5、凸块,6、液晶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液晶屏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护套2和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1的中部中空,为直角边框,其围绕液晶屏的四条边设置在液晶屏6的前方,露出液晶屏6的显示部分,护套2为中直角边框,围绕液晶屏的四条边设置在液晶屏6的后部,第二壳体3设置在护套的后部,第二壳体1的每一边包覆第一壳体3。
护套2由硅胶材料制成,这样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并且在液晶屏6摔落时,有效保护到液晶屏。
第二壳体3为一块中间被冲压成槽的板,在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通过液晶屏支座的孔,护套2设置在液晶屏6后部,将第二壳体紧贴护套设置在液晶屏的后部,将第一壳体设置在液晶屏的前部,在第一壳体3的顶端设置凸块,在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凹槽,凹槽和凸块相配合,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住,并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密闭性,再通过螺丝进行第二次固定。
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均由金属制成。护套设置在液晶屏的后部,能有效防护液晶屏,且护套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有效防止液晶屏的损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安装时,通过凸块与凹槽相配合卡住,再通过螺丝或者密封胶进行固定连接,这样能在液晶屏跌落时,防止液晶屏被摔坏;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由金属制成,能有效提高液晶屏电磁兼容方面的能力。
实施例2
一种液晶屏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护套2和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1为直角边框,围绕液晶屏的四条边设置在液晶屏6的前方,露出液晶屏6的显示部分,护套2为中直角边框,围绕液晶屏6的四条边设置在液晶屏的后部,第二壳体设置在护套的后部,第一壳体的每一边包覆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通过螺丝紧固或通过密封胶进行固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由金属制成;护套2由硅胶材料制成。第二壳体3为一块中间被冲压成槽的板,在第二壳体3上设有用于通过液晶屏6支座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4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