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管式炉加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3696.5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7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阿鼎;高航;孙杭;陈晓峰;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0 | 分类号: | F27D3/10;F27B17/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管式炉 加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高温管式炉冶炼过程中向坩埚内加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管式炉在实验室中常用来进行少量金属的高温熔炼,由于其结构限制,若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加入渣料等操作,则需要将坩埚从炉底取出,加料后再重新放入炉中,该过程会产生温度上的变化、不但增加强度,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便使用常规漏斗,也需要操作人员直接面对高温炉膛,存在视线差、定位困难、操作不便等问题。
申请号201010544765.3公开了一种漏斗,包括锥形的斗和与斗的下端口相连的插管,斗由至少三块侧板构成,与之相适应,斗的下端口的多条边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的插管。该漏斗虽能提高灌注速度、降低劳动强度,但并未解决高温管式炉实验过程中加料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定位和操作,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加料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高温管式炉加料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温管式炉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陶瓷插管、定位架、支撑架及夹持环;高温管式炉一侧炉体上垂直开有一支架槽,支架槽侧面设有销孔,“L”形支撑架立柱下端通过定位销固定在支架槽内,支撑架横梁前端通过销轴连接一螺旋结构且一侧带有豁口的夹持环,锥形漏斗下端连接有圆形陶瓷插管,陶瓷插管插装在夹持环内,陶瓷插管下端部套装一由陶瓷套管和对称连接在陶瓷套管上的陶瓷杆组成的定位架。
所述锥形漏斗的锥度为35°~55°。
所述陶瓷插管内径为14~16mm,外径为18~22mm,长度为950~1050mm。
所述陶瓷杆自由端加工有半球体。
所述夹持环螺旋内径25mm,外径30mm,螺距2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可保证实验的连续性及温度的稳定性;
2、便于实验过程中加入物料,简化操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3、无需观察即可准确定位坩埚和漏斗位置,提高操作和加料的精确性;
4、实验人员无需直接面对高温炉膛,避免烤烫伤等危险,提高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温管式炉加料装置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中:销孔1、支撑架2、炉体3、夹持环4、漏斗5、销轴6、陶瓷插管7、陶瓷杆8、陶瓷套管9。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高温管式炉加料装置,主要是由支撑架2、夹持环4、漏斗5、销轴6、陶瓷插管7及定位架所组成;定位架由陶瓷套管9和对称连接在陶瓷套管9上的四个陶瓷杆8构成,四个陶瓷杆8的自由端均加工有半球体。在高温管式炉一侧炉体3上垂直开有一支架槽,支架槽的侧面设有销孔1,“L”形支撑架2立柱下端通过定位销固定在支架槽内,支撑架2横梁前端通过销轴6连接一螺旋结构且一侧带有豁口的夹持环4,夹持环4的螺旋内径25mm,外径30mm,螺距22mm。在锥度为45°的锥形漏斗5下端连接有内径为15mm,外径为20mm,长度为1000mm的陶瓷插管7,陶瓷插管7通过侧面豁口进入并插装在夹持环4内,定位架通过陶瓷套管9套装在陶瓷插管7的下端部。
本加料装置闲时可拆下或旋转到炉体3范围以外,需要使用时则将夹持环4旋转到炉膛上空,无需人工定位,其夹持环4正好处于炉膛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使用时在夹持环4与陶瓷插管7上定位架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陶瓷插管7竖直深入炉膛,陶瓷插管7下端正好伸入坩埚,从而实现实验过程中的快速安全加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36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热炉高效烟气集热管
- 下一篇:一种滑动式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