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用点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3639.7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9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民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381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用 点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农用点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田地点播农作物种籽时,仍采用传统耕作方法,即使用农具人工边挖坑,边施籽,这种方法,施籽不均匀,株距、行距不易控制,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不高。
随着农用工具化的发展,很多农用播种机械也相继问世。但由于这些农业机械的技术要求高,操作不方便,结构复杂,作业时受土质的限制,易损害弄农作物的根系,不利于种籽的点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农用点籽工具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用点播器,它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农用点播器,包括上筒体,与上筒体同轴连接的下筒体;盖设于上筒体上的螺帽,依次穿设于螺帽、上筒体以及下筒体的推杆;设于推杆顶端的手柄;位于所述手柄与螺帽之间且套设于推杆上的弹簧;安装于下筒体底部的塑胶垫和端盖,所述端盖上连接插入部,所述塑胶垫上设有与插入部对应的十字孔,所述推杆的底端活动抵接所述十字孔。
作为优选地,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连接处设有将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隔开的定位件,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定位件。
作为优选地,所述定位件中间设有供所述推杆穿过的定位孔。
作为优选地,所述定位件上还设有落籽孔,便于种籽进入十字孔。
作为优选地,所述下筒体具有一个底盖,所述底盖和端盖对应所述十字孔分别设有通孔,供种籽和推杆穿过。
作为优选地,所述塑胶垫和端盖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底盖上,螺钉连接更牢固。
作为优选地,所述下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孔,方便随时添加种籽。
作为优选地,所述插入部和所述端盖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地,所述推杆的末端开设盲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上述结构,种籽在推杆的按压下,经过塑胶垫和插入部顺利进入土壤内,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筒体;2-下筒体;3-推杆;4-手柄;5-弹簧;6-塑胶垫;7-端盖;8-插入部;9-螺帽;10-定位件;11-螺钉;12-落籽孔;13-底盖;14-进料孔;15-底端;16-十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附图1至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农用点播器,包括上筒体1,与上筒体1同轴连接的下筒体2;穿设于上筒体1与下筒体2内的推杆3;设于推杆3顶端的手柄4;安装于手柄4与上筒体1之间的弹簧5;安装于下筒体2底部的塑胶垫6和端盖7,所述端盖7上设有插入部8,所述塑胶垫6上设有与插入部8对应的十字孔16,所述推杆3的底端15活动抵接所述十字孔16。
所述上筒体1呈上下开口的中空状,其顶端螺纹连接螺帽9,所述推杆3由外部穿入所述螺帽9进入所述上筒体1内,所述弹簧5套设于所述推杆3上,其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手柄4和螺帽9。
所述上筒体1与下筒体2连接处设有将所述上筒体1与下筒体2隔开的定位件10,所述定位件10呈圆形,中间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两侧设有落籽孔12。所述推杆3穿过所述定位孔深入所述下筒体2内,为了便于所述推杆3按压定位所述种籽,所述推杆3的底端15可以开设盲孔(图未示)。
所述下筒体2具有一个底盖13,所述塑胶垫6和端盖7通过螺钉11固定于所述底盖13上,所述底盖13和端盖7对应所述十字孔16分别设有通孔(图未示),供种籽和推杆3穿过。所述下筒体2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孔14,农作物种籽可以通过进料孔14进入所述下筒体2。所述插入部8和所述端盖7可以一体成型,方便加工,也可以为分体式,分别加工完成之后再组装在一起。
本点播器的使用方法,农作物种籽可以先放置于上筒体1,由上筒体1的落籽孔12进入下筒体2,也可以通过进料孔14直接进入所述下筒体2,有部分种籽落在底盖13的通孔内,将点播器插入土壤中,按下手柄4,使推杆3顶端按压通孔中的种籽使其向下移动,并穿过塑胶垫6的十字孔16进入插入部8内,并从插入部8滑入土壤中,完成种籽的种植,松开手柄4,推杆3在弹簧5的作用下复位,之后下筒体2内其余的种籽进入通孔,接着下一轮种籽的播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民,未经刘永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36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