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确控温钢管感应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3025.9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7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励盼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普精金属制品厂 |
主分类号: | C21D1/42 | 分类号: | C21D1/42;C21D9/08;C2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确 钢管 感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管加热领域,因为感应加热具有快速、节能、高效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钢管加热加工过程中因为一般需要对加热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以便于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如何准确检测加热温度,以及有效控制加热时间成为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对钢管温度的检测大多采用钢管出线圈后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测温度,在布置时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一般会离开感应线圈一段距离,钢管表面往往还有一层氧化铁皮,这样检测出来的温度非常不精确,而出圈后再检测的方式无法用于实时控制钢管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因此经常会出现钢管加热不够或过烧,影响了钢管加工质量,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线实时控制温度的钢管感应加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确控温钢管感应加热装置,该装置通过两段加温方式对钢管温度进行控制,主感应线圈加热90%左右的温度后,利用温度传感器得到的实际温度参数控制补热感应线圈的加热时间,温度传感器由带冷却水的护套保护,大大提高了钢管温度的控制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精确控温钢管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箱体、主感应线圈、补热感应线圈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感应线圈和补热感应线圈通过支架安装在箱体内,主感应线圈与补热感应线圈之间留有一定间距;所述箱体上开设有测温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箱体上,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通过测温孔伸入到主感应线圈与补热感应线圈之间;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测温探头外还包覆有隔热护套,所述隔热护套内设置有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冷却水循环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箱体上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连通。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测温探头为红外光纤测温探头。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冷却水循环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箱体上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连通。
所述测温探头位于主感应线圈与补热感应线圈正中间位置,测温探头与两线圈的间距为1~5m。
本实用新型精确控温钢管感应加热装置通过两段加温方式对钢管温度进行控制,主感应线圈加热90%左右的温度后,利用温度传感器得到的实际温度参数控制补热感应线圈的加热时间,温度传感器由带冷却水的护套保护,提高了工作可靠性,使用本装置能大大提高了钢管温度的控制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精确控温钢管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主感应线圈、3补热感应线圈、4温度传感器、5测温孔、6支架、7冷却水进口、8冷却水出口、9隔热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精确控温钢管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箱体1、主感应线圈2、补热感应线圈3和温度传感器4,所述主感应线圈2和补热感应线圈3通过支架6安装在箱体1内,主感应线圈2与补热感应线圈3之间留有一定间距;所述箱体1上开设有测温孔5,所述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箱体1上,温度传感器4的测温探头通过测温孔5伸入到主感应线圈2与补热感应线圈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4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测温探头为红外光纤测温探头。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描述为,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7和冷却水出口8,所述的支架6上设置有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冷却水循环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箱体1上的冷却水进口7和冷却水出口8连通。
考虑到测温探头工作的可靠性,所述测温探头位于主感应线圈2与补热感应线圈3正中间位置,测温探头与两线圈的间距为1~5m。
为了能够进一步保护测温探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7和冷却水出口8,所述测温探头外还包覆有隔热护套9,所述隔热护套9内设置有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冷却水循环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箱体1上的冷却水进口7和冷却水出口8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普精金属制品厂,未经象山普精金属制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30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