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2967.5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9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付常佳;孟献雷;叶芳岱;张金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3/00;F21V19/00;F21V14/02;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300467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生态***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以及 液晶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设备(LiquidCrystalDisplay以下简称LCD)已是平板显示领域的主流。由于液晶显示屏本身不发光,因此背光源模组是LCD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源模组的功能就是提供足够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现行LCD背光源主要是冷阴极管CCFL与发光二极管LED。LED作为一种新型背光源,相比于传统的CCFL背光源,具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LED背光源有更好的色域、LED内部驱动电压远低于CCFL,亮度调整范围大,功耗和安全性均好于CCFL,再加上寿命更长、短小轻薄(厚度大约为CCFL的一半)以及环保、安全等特性,近年来在中大尺寸的液晶显示背光中崭露头角,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的CCFL背光源,成为主流背光源的发展趋势。
对于中大型尺寸的液晶显示设备件,人们多采用直下式背光结构,以保证一定的亮度和均匀性等性能要求。特别是白光LED直下式背光源结构,技术难度较小,设计制造较为简捷,成为普遍的应用模式之一。直下式LED背光技术是把多枚LED排成列阵,放在导光板及液晶面板后面,直接照射液晶面板。因此,部分直下式LED背光组件拥有区域背光控制技术,可以依从画面不同部份的光度变化,快速地微调每个区域的LED灯的亮度,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画面动态对比度。
但是,由于背光源模组中LED排布及LED发光角有限等原因,导致直下式液晶显示设备能效及画面均齐度较低且液晶产品的四角亮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直下式液晶显示设备能效及画面均齐度较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其包括背板,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设置在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的背光源,所述第一PCB板位于所述背板的四周边缘处并处于可倾斜状态,所述第二PCB板设置在所述背板四周边缘的内侧,并处于水平平铺状态。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相互之间可分离。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CB板为可挠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为非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背板上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PCB板处于可倾斜状态。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为调节螺栓,通过沿着使所述调节螺栓旋进所述背板的方向,使所述第一PCB板处于可倾斜状态。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通过择一地使所述第一调节螺栓或第二调节螺栓旋进所述背板的方向,使所述第一PCB板处于不同的倾斜状态。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可以为点光源或者线光源。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点光源为LED晶粒,所述线光源为LED灯条。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通过粘接或锁附方式固定到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源模组。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的背光源,同时所述第一PCB板位于所述背板的四周边缘处并处于可倾斜状态,从而可以调整液晶显示中背光源的照射方向,从而可以改善背板的拐角处的暗角,并提高能效及画面均齐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背光源模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背光源模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背光源模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国标亮度均匀性及能效的测试点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背光源模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29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控制LED植物灯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智能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