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模全自动脱螺纹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41462.7 | 申请日: | 2015-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9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潘耀华;谭建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L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螺纹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螺纹模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前模全自动脱螺纹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前模脱螺纹的模具结构一般采用油缸抽动齿条,利用螺纹牙套抽出螺纹轴的结构,对螺纹直径小、圈数少的均能实现,但随着产品的不断多样化发展,性能要求提高,螺纹直径小、螺纹圈数少已经不能达到基本的功能需求,而现有的结构因为螺纹直径加大、螺纹圈数的增加,齿条就要做得很长,再加上长长的油缸,使得加工、储存、运输、上注塑机等各方面都变得异常困难。采用油缸抽动齿条利用螺纹牙套抽出螺纹轴的结构因螺纹牙套需要承受螺纹轴上的注塑压力,碰穿的还要承受合模碰穿的压力,螺纹牙套容易损坏还会出现牙套咬死现象。
目前另外一种前模脱螺纹的模具采用做活动镶件结构,注塑完后人工取出镶件,又将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工人的工作量,也实现不了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不能满足螺纹直径大、螺纹圈数多的加工要求、加工复杂且不能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螺纹直径大、螺纹圈数多的加工要求、加工简单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前模全自动脱螺纹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前模全自动脱螺纹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夹板、齿轮压板、前模板、前模仁、齿轮驱动设备、螺纹轴、金属套、无头螺丝、第一弹簧和弹针,所述上夹板、齿轮压板、前模板和前模仁依次连接,上夹板和齿轮压板间设置有依次咬合的动力齿轮、过渡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齿轮驱动设备固定在齿轮压板上且其输出轴顶端嵌入动力齿轮的花键槽,所述螺纹轴的上端嵌入传动齿轮的花键槽,所述金属套固定安装在前模板和前模仁之间,待脱螺纹的管件位于金属套下方,螺纹轴的下端嵌入金属套和管件内,所述无头螺丝、第一弹簧和弹针依次连接并安装于螺纹轴的中心孔内。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模具还包括限位螺丝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前模板与齿轮压板之间,所述限位螺丝穿过前模板和第二弹簧并且收紧在上夹板上。第二弹簧便于齿轮压板和前模板的结合面打开。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前模板内部设置有限位腔,限位螺丝的螺丝头位于限位腔内。限位螺丝用于对前模板进行限位。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动力齿轮、过渡齿轮和传动齿轮分别通过上夹板和齿轮压板上设置的多个轴承固定在上夹板和齿轮压板间。轴承既便于齿轮的转动,同时又对齿轮进行限位。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齿轮压板通过第一杯头螺丝收紧固定在上夹板上。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前模仁通过第二杯头螺丝收紧固定在前模板上。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金属套为青铜套,所述青铜套上设置有凸肩,青铜套通过凸肩安装在前模板和前模仁之间。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齿轮驱动设备为马达。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马达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相对于油缸具有体积小的特点,便于模具加工、储存、运输和上注塑机。
本实用新型前模全自动脱螺纹模具的工作原理为:
产品注塑成型后,注塑机先打开一段距离,此距离足够螺纹轴螺纹部分脱出产品的距离,产品即为待脱螺纹的管件,在注塑机打开的同时,前模板在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打开PL(I)分型面,然后停止开模,PL(I)分型面即齿轮压板和前模板的结合面。PL(I)分型面打开时,由于螺纹轴还没有脱出产品,螺纹轴会在螺纹的作用下跟着前模板一起运动,而螺纹轴与传动齿轮是花键槽连接,能够滑动但不会拉伤产品的螺牙。PL(I)分型面打开后,启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带动动力齿轮转动,动力齿轮带动过渡齿轮转动,过渡齿轮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利用齿轮上的花键槽带动螺纹轴旋转,由于传动齿轮与螺纹轴是花键槽连接,能有效实现转动力的传递与自由的滑动。弹针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外弹出,螺纹轴在弹针的作用力和产品的脱螺纹作用力下在青铜套中旋转滑动最终脱离产品的螺纹。
当脱螺纹完全脱离产品的螺纹后,液压马达停止转动,注塑机继续打开,同时模具前后模继续打开,前模板在限位螺丝的限制下停止打开,当模具继续打开时分型面PL(II)打开,分型面PL(II)即前模板与后模板的结合面,接下来就按常规的开模动作完成剩下的生产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14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温式注塑料筒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流道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