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桩套筒的密封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40482.2 | 申请日: | 2015-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9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键;魏从杰;赵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朱书明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密封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建筑物的修复加固与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桩套筒的密封件。
背景技术
建筑物结构的基桩容易因环境腐蚀、负载、震动、冲击而损坏,影响建筑物的局部或整体的承载功能。尤其是在海洋、湿热和腐蚀性水流冲击环境下,基桩在水流的反复冲击、氯化物和酸碱的侵蚀、干湿和冷冻等交互作用下,容易产生混凝土开裂和剥落、骨料损失、钢筋腐蚀等现象,降低桩基的承载力。因此,随着时间的迁移,常常需要对基桩进行修复。
传统技术对基桩进行修复时,将套筒安装在基桩上之后,通常采用螺丝将套筒固定于基桩上。但这种方式实现比较复杂。对于地面上建筑物的基桩,虽然可以采用电动工具在套筒与基桩上打孔后将螺丝固定于其中,但这种方式对基桩及套筒的损伤巨大,容易降低修复的效果,不利于提升修复后基桩的寿命。对于水下建筑物的基桩,采用螺丝进行作业不仅十分困难,也不利于提升修复后基桩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桩套筒的密封件,可方便将套筒固定于基桩上,且不会对套筒和基桩造成损伤。
一种基桩套筒的密封件,包括用于固定和支撑套筒的密封底座及与所述密封底座连接的密封挡板,所述密封底座包括可紧贴于基桩侧面的侧板、与所述侧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套筒的上底板及与所述侧板连接用于与所述上底板形成凹槽的下底板,所述密封挡板包括可插入所述凹槽的插入板及与所述插入板连接的外挡板。
以上所述基桩套筒的密封件,通过密封底座和密封挡板将套筒固定于基桩上,结构简单,提升了操作的方便性,且不会对套筒和基桩造成损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底座与密封挡板为塑料或钢质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方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与所述套筒的支撑处设置有对应用于固定所述套筒的卡口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的下部平面与所述下底板的上部平面设置有斑点槽,对应的,所述插入板的上下两面设置有与所述斑点槽对应的斑点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的下部平面与所述下底板的上部平面设置有斑点凸起,对应的,所述插入板的上下两面设置有与所述斑点凸起对应的斑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底座还包括与所述侧板连接的左底板与右底板,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与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封闭连接形成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带有螺纹的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板带有与所述凹槽中的螺纹匹配的纹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基桩套筒的密封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基桩套筒的密封件包括包括用于固定和支撑套筒1的密封底座2及与所述密封底座2连接的密封挡板3,所述密封底座2包括可紧贴于基桩侧面的侧板4、与所述侧板4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套筒1的上底板5及与所述侧板4连接用于与所述上底板5形成凹槽6的下底板7,所述密封挡板3包括可插入所述凹槽6的插入板8及与所述插入板8连接的外挡板9。
以上所述基桩套筒的密封件,通过密封底座和密封挡板将套筒固定于基桩上,结构简单,提升了操作的方便性,且不会对套筒和基桩造成损伤。
为保证密封件的寿命,整个密封件需要具有而腐蚀性,因此,密封底座2与密封挡板3可以为塑料件或钢质件。
为便于固定,插入板8与凹槽6组合时需要相对容易,为此,可以将凹槽6设计为方形槽或者其它形状,对应的,可以分别对上底板5和下底板7进行设计。在具体设计时,还可以在上底板5的下部平面与所述下底板7的上部平面设置有斑点槽,对应的,所述插入板8的上下两面设置有与所述斑点槽对应的斑点凸起。这样,当插入板8插入到凹槽6中后,斑点槽与斑点凸起正好组合起来,有效的固定密封底座2与密封挡板3。相反的设置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即在上底板5的下部平面与下底板7的上部平面设置有斑点凸起,对应的,所述插入板8的上下两面设置有与所述斑点凸起对应的斑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0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部有铲齿的装载机铲斗
- 下一篇:钢管斜桩自平衡法测试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