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织带导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40382.X | 申请日: | 2015-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1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博;徐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张浩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带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窗外。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的客车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便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对人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
常规的车用安全带包括两点式、三点式和五点式安全带。其中,三点式安全带使用最为广泛。三点式安全带可束住乘客的胸腔和大腿前部,在微型轿车中可以将对前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减少44%(与不系安全带的乘客相比),对后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可以减少44%,如果跟横向安全带相比,对后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可以减少15%。更重要的是,前座乘客使用三点式安全带而不是横向安全带,对乘客腹部和头部的伤害将分别可以减少52%和47%。
安全带的织带导向装置通常作为安全带的一个固定点,并能随乘员状况调整其角度,从而提高乘客佩带的舒适性。
目前,常规的织带导向装置通过注塑而成,其外表均为包塑表面,在使用过程中,织带频繁与织带导向装置表面摩擦,织带导向装置表面的胶料被磨损并转移到织带表面,影响了织带的美观性。同时,由于织带导向装置通为注塑件,通常,织带导向装置与织带的接触部位具有注塑分模线,该注塑分模线会对织带的回卷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常规的织带导向件与织带的接触部位的塑料会被刮离,影响受力的平稳性及其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织带导向装置对织带的摩擦力大、易污染织带的问题,提供一种织带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织带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本体和金属片;所述导向本体包括连接部和用于支撑所述织带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连接部相互连接并共同围成供织带穿过的织带通孔;所述金属片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上,并覆盖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织带通孔的表面。
本发明提供的织带导向装置中,用于牵引并支撑织带的支撑部表面固定有金属片,可有效防止在频繁使用过程中织带与塑胶摩擦而导致的织带被胶料污染的问题,利于提高美观性。同时,金属片可提供足够的强度,利于保证受力的平稳性及其安全性。另外,采用金属片利于减小与织带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沿所述支撑部表面延伸至所述织带通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表面具有凸起或凹陷的纹理。
进一步的,所述纹理包括多条沿所述金属片表面朝远离所述织带通孔的方向延伸的条纹。
进一步的,以过所述金属片宽度方向中点并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平面为对称面,所述金属片上的纹理相对于所述对称面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分别位于所述织带通孔所在平面两侧的条纹相对于所述平面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分别位于织带通孔两侧的两端整体或局部相向延伸,形成嵌入所述支撑部内部的引脚。
进一步的,所述引脚为“凹”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表面具有降低摩擦的涂层或铬镀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本体内嵌入有骨架;且所述导向本体上具有固定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织带导向装置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织带导向装置的第二立体图;
图4是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织带导向装置中,金属片第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织带导向装置中,金属片第二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织带导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导向本体;11、连接部;12、支撑部;13、织带通孔;14、固定孔;
2、金属片;21、纹理;22、引脚;
3、骨架;4、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03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