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矩行星曲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0205.1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5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秘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秘来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曲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轴传动装置,具体是一种行星轮参与曲轴工作,输出效率大幅提高的变矩行星曲轴。
背景技术:
目前,因为行星轮不传递运动,传统曲轴上没有行星轮参与工作,输出效率不能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变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行星轮作为主导传动构件,根据行星轮特性和力学原理,通过行星轮的改变和时间瞬时、空间相对恒定的受力点选择,输入、输出角速、线速的调整,加大曲轴转速,增加扭矩,节省原输入力,大幅提高传动效率的变矩行星曲轴。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曲轴箱1和箱内的内齿圈2、曲柄3、双联行星轮4、输出太阳轮5、曲轴主轴颈6。双联行星轮4在曲轴输出端的连杆轴颈外侧曲柄3上安装,双联行星轮3中的大轮与内齿圈2内啮合,小轮与输出太阳轮4外啮合,输出太阳轮4为曲轴功率的终端输出轮,输出太阳轮5的轴心与曲轴主轴颈6轴心在同一几何轴线上;曲柄3通过曲轴主轴颈6并安装与双联行星轮4结构相同的双联行星轮。通过双联行星轮的大、小轮与定、动轴太阳轮分开啮合,调整了原曲轴与输出太阳轮的速比,增加了主动转矩,扭矩加大,实现了提高输出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形式新颖独特,结构简单合理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传动性能稳定可靠,试验证明:基础传动效率提高11%以上。更好满足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迫切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1中,1.曲轴箱,2.内齿圈(定轴太阳轮),3.曲柄,4.双联行星轮,5.输出太阳轮。图2中,6曲轴主轴颈。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曲轴箱1内安装内齿圈2(定轴太阳轮),在连杆轴颈外侧安装双联行星轮4,双联行星轮4的大轮与内齿圈2内啮合,小轮与输出太阳轮5外(内)啮合,输出太阳轮5为变矩行星曲轴的终端输出轮(轴)。曲柄3转动时驱动双联行星4一方面绕自身轴心自转,另一方面绕曲轴轴颈6轴心公转并驱动输出太阳轮5转动,双联行星轮4小轮驱动输出太阳轮5转动输出功率。
在双联行星轮4中,轴心是原工作力输入点,与内齿圈2的啮合点是支点,支点到轴心的距离(半径)是输入转臂,支点到与小轮的啮合点(双联行星轮4半径+小轮半径)是输出转臂,虽然输出转臂大于输入转臂,但根据行星轮系传动比规律,输出太阳轮5的转动的增速总大于曲柄2的转速,因此,增加了输入扭矩,节省了输入力,提高了传动效率。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曲柄3通过曲轴轴颈6并在另一端安装结构相同的双联行星轮4,为了受力均匀转动平衡,曲柄3也可以是多个均匀布置,由于它们结构一样,受力情形相同,所以,图中没有标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秘来,未经张秘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0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金属胶粘夹层多片组合型直齿圆柱齿轮
- 下一篇: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