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接触面分段导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8718.9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6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刘健;刘宽宏;王勇;秦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29/00 | 分类号: | F16C2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郑宪常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面 分段 导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三接触面分段导轨,适用于有三个面均存在运行机构的设备,如钢卷喷号机等。
背景技术
轧带钢生产线的钢卷成品喷号作业,喷号机头是运动悬臂结构,为保证运行的稳定,底座运行小车在导轨装配的三个面均有车轮接触。导轨在钢卷喷号机上装配的时候是侧位装配,传统的导轨用螺钉安装固定,这样在导轨三个面与车轮接触的情况下,导轨容易出现衔接错位、整体下沉问题,严重影响小车的正常行走,妨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后期维护工作量非常大。
由于导轨的三个面均有运行机构,均可以承受来自运行机构的压力,因此在不影响运行机构运行的前提下在导轨上增加定位装置十分困难,增加每段导轨衔接的紧密、增加定位的精准和固定的牢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接触面分段导轨,该导轨解决了传统三接触面导轨的衔接错位和导轨下沉问题,衔接更精准,定位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接触面分段导轨,包括长条状的导轨主体,导轨主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导轨主体两端的端面均为倾斜的衔接斜面且两个衔接斜面相互平行;导轨主体上中心线的一侧并列均匀的分布有导轨固定结构,每一组导轨固定结构包括一个沉头螺孔和一个定位销孔;导轨主体上沉头螺孔的沉孔所处的侧面以及与该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为工作面,剩余的一个侧面为非工作面;中心线的另一侧设有定位键槽,所述定位键槽设置在导轨主体的端部,定位键槽在导轨主体的端部形成开放式的开口,定位键槽设置在导轨主体的非工作面。
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定位键槽包括一个,定位键槽分布在所述导轨主体的任意一端。仅有两端导轨主体相连接,或者两段以上导轨主体连接时位于端部的导轨,采用该种设有一个定位键槽的导轨主体。
另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定位键槽包括两个,两个定位键槽分别分布在所述导轨主体的两端。两段以上导轨主体连接时位于中间部位的导轨,采用该种两端均设有定位键槽的导轨主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衔接斜面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衔接斜面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可以有效增加衔接斜面接触面积,同时避免角度过小或者过大带来的不易加工和接触受力的弊端。
为避免加工孔对导轨主体的影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沉头螺孔的直径为导轨主体宽度的1/4,所述定位销孔的直径为沉头螺孔公称直径的1/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定位键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衔接斜面水平投影长度的两倍,定位键槽的宽度为导轨主体中心线一侧宽度的1/3-1/2,定位键槽的厚度为导轨主体厚度的1/4-1/3。这样的比例设定能有效避免增加定位键槽后造成导轨主体局部强度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导轨主体上并列均匀的分布有导轨固定结构,导轨固定结构包括沉头螺孔和定位销孔,通过沉头螺栓和空心胀销对导轨进行固定,定位沉头螺栓采用高强度螺栓,并双螺母防松,在沉头螺栓的同一侧均分布有定位胀销,增加定位的精准和固定的牢固,避免了单纯螺钉固定导致导轨主体下沉的问题。
2、每一个沉头螺孔的一侧均设有定位销孔,沉头螺栓起到安装和双螺母夹紧的作用,定位胀销辅助沉头螺栓实现定位和防下沉。
3、沉头螺栓和空心胀销陷入导轨主体的内部,不会影响运行机构运行的平稳;沉头螺孔的直径为第一导轨主体宽度的1/4,定位销孔的直径为沉头螺孔公称直径的1/2,孔的尺寸设计充分考虑到导轨主体的强度问题,避免加工孔对导轨主体的影响。
4、沉头螺孔和定位销孔位于导轨主体中心线的一侧,在导轨主体安装在架体的侧面时,使得沉头螺孔和定位销孔位于导轨主体中心线以上,从而沉头螺栓和定位胀销都位于导轨主体中心线以上,优先承受运行机构的重力,有效避免导轨主体发生下沉现象。
5、导轨主体的两端设有衔接斜面,增加了导轨主体衔接处的精度,有效防止出现衔接错位和衔接缝隙,从而增加运行机构运行的平稳性,衔接斜面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可以有效增加衔接斜面接触面积,同时避免角度过小或者过大带来的不易加工和接触受力的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8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