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盘可升降的电动三轮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35587.9 | 申请日: | 2015-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0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龙 |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张学军 |
| 地址: | 265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盘 升降 电动三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盘可升降的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果园经济是当前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果园在日常管理时需要人们向果园运送各农机设备、农资材料,在收获时,要将收获的果品快速运送出来,为了提高运送效率,人们往往采用机动车辆,比如近年来电动三轮车的使用比较频繁,人们用这些电动设备来降低工作强度。为了提高果品产量,目前果树的种植密度较大、果树压枝都较低,所以要求所用三轮车的使用高度都较低,但是为了灌溉方便,在林地里的沟沟坎坎较多,再有农地野外环境也会有道路质量差,道路表面高底不平等因素要求三轮车的使用高度高一些好,因此,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使用条件要求电动三轮车离地低一些、重心低一些好,而行走条件要求其离地高一些好的两难局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底盘可升降的电动三轮车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有效等方面解决了以上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底盘可升降的电动三轮车,包括车头1、后梁2、车架3、底盘托4,所述车架3包括连成一体的载人部5和载物部6,其中载人部5通过前升降单元7与车头1相连接,载物部6通过设置在底盘托4前部的第一后升降单元8和底盘托4后部的第二后升降单元9与底盘托4相连接,底盘托4与后梁2相固接,所述前升降单元7包括与车头1固接的两支固定板701、在固定板701上下两端分别固定的固定轴702、与载人部5固接的牵引杆703、与牵引杆703固接的两支滑动板704、在滑动板704上下端分别固定的滑动轴705,上、下滑动轴705与固定轴702之间分别设置有将其枢接的前翻板706,所述载物部6包括设置在其前部的两支竖梁601、和竖梁601分别固接的两支动横梁602,所述底盘托4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的定横梁401,所述第一后升降单元8包括设置在竖梁601上的固定卡槽802、连接两支动横梁602的第一动接轴803、连接两支定横梁401的第一定接轴804,其中第一动接轴803与第一定接轴80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805枢接,第一定接轴804与定横梁401的连接处与竖梁601卡接,第二后升降单元9包括连接两支动横梁602的第二动接轴903、连接两支定横梁401的第二定接轴904,其中第二动接轴903与第二定接轴90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905枢接。
本技术方案可以优化为,所述第一动接轴803和第二动接轴903分别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把手10。
还可以优化为,所述第一连接板805为三个,所述第二连接板905为三个。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牵引杆703与滑动板704之间通过车头连接板707。
也可以优化为,所述滑动板704上设置有上动接孔708、下动接孔709,固定板701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在前升降单元7处于上升状态时,与下动接孔709配套,并通过固定栓固定,在前升降单元7处于下降状态时,与上动接孔708配套,并通过固定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翻板706的长度为2-30cm、第一连接板805、第二连接板905的长度为7-35cm。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板805、第二连接板905的长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符合人们操作习惯;制造成本低;维护成本低,便于维修;便于在低矮空间内使用;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电动三轮车重心可调,保障运输安全、稳定,利用简单几何稳定结构形态,加工简单、方便,使用可靠、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下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上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下降状态时前升降单元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下降状态时第一后升降单元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下降状态时第二后升降单元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上升状态时前升降单元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上升状态时第一后升降单元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上升状态时第二后升降单元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车头;2、后梁;3、车架;4、底盘托;5、载人部;6、载物部;7、前升降单元;8、第一后升降单元;9、第二后升降单元;10、把手;
401、定横梁;
601、竖梁;602、动横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龙,未经王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5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喷修井设备专用运输车副车架
- 下一篇:一种直拉杆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