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旋切刀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34777.9 | 申请日: | 2015-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4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陆鉴良;方志庆;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迈迪诺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A61B1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旋切刀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旋切刀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便携(手持)式医用真空旋切系统由于受体积和功耗的限制,通常选择单动力方案,即由单个电机或类似动力源来驱动旋切刀和真空泵工作,以将组织样品切掉并抽出。现有技术中的旋切刀和真空泵由于均为同步运动,这就产生了一个临床问题:
当组织样品旋切下来后,在被抽往样品室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样品室内具有适宜的负压,需要动力源驱动真空泵继续工作,而旋切刀随之同步转动,此时,旋切刀的刀头往往会对其周边的人体组织造成伤害,如因为转动摩擦或发热而对人体造成灼伤害等,特别是在样品抽取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病人、不同部位的采样样品的硬度和粘稠度均不同,组织样品在旋切管中移动的速度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采样抽取的时间不固定,很难准确掌控采样组织到达采样室的时间,若抽取时间短了,则会出现采样组织滞留在管道内的情况,若抽取时间过长,则大大增加了旋切刀头对人体的伤害几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医用旋切道具的动力控制系统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医用旋切刀具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既能够确保采样组织能够被顺利抽到采样室,又不会使旋切刀头对人体造成额外伤害的医用旋切刀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旋切刀控制系统,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分成两路传动的分路器,其中第一路传动驱动真空泵转动,所述真空泵的吸气端通过管道与样品室连通,第二路传动驱动旋切刀管转动,所述旋切刀管上设置与所述第二路传动配合并适于在所述旋切刀管旋切完毕时切断传动的离合装置。
优选的,所述离合装置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旋切刀管外侧的传动离合杆,所述传动离合杆与所述旋切刀管同轴设置,所述传动离合杆的一端设置有突出于所述传动离合杆本体表面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纹套管内腔中的内螺纹配合,所述螺纹套管固定设置;所述传动离合杆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为圆柱面,所述圆柱面与所述外螺纹之间的一段为传动段,所述传动段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所述传动离合杆上套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轴孔形状与所述传动段的横截面的形状匹配,且所述传动齿轮适于在所述传动段上周向限位并能轴向移动,所述传动齿轮的轴孔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圆柱面的直径;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螺纹套管之间设置有离合块,所述离合块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一端面弹性接触,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离合块相互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单向驱动所述离合块转动的驱动部;所述传动齿轮的轮齿与所述第二路传动中的动力输出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为设置在所述传动齿轮端面上的推动凸起,所述推动凸起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推动凸起上设置有倾斜于所述传动齿轮端面的斜面和垂直与传动齿轮端面的直面,所述离合块上的相应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推动凸起形状一致,斜面方向相反的被动凸起,所述推动凸起通过所述直面抵触所述被动凸起单向转动;所述离合块的远离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在所述螺纹套管的端面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触所述离合块并驱使所述离合块与所述传动齿轮弹性接触。
优选的,所述传动段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多边形。
优选的,所述传动段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优选的,所述传动离合杆与所述旋切刀管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管道或所述样品室上连接有负压传感器,所述负压传感器与所述管道的内腔或所述样品室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路传动包括与所述电机输出端上的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第一主轴上,所述第一主轴的一端驱动所述真空泵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路传动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主轴上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套设在第二主轴上,所述第二主轴上还套设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啮合,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套设在第三主轴28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离合杆的所述外螺纹所在的一端靠近旋切刀刀头所在的一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迈迪诺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迈迪诺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4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脑室额角穿刺引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引器血管抓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