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及其传输线缆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33433.6 | 申请日: | 2015-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4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郁;张文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31/06;H01R27/00;H01R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及其 传输 线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线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符合USBType-C规格的电子装置及其传输线缆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电脑与其周边设备的多样化与资料交换需求不断的增加,为了满足使用者在传输大容量的文件,能获得更快速的传输速率。因此一种全新设计的传输规格,USB3.1(SuperSpeed+;SuperSpeedUSB10Gbps)介面的标准规范于2013年底孕育而生。随后,也公布了USB3.1连接介面设计图,包括Type-A、Type-B以及全新设计的Type-C,其中Type-C主要是应用于更轻薄、更纤细的装置。
当以全新设计的Type-C规格应用于现有的集线器(Hub)、适配器(Dongle)或转接器(Adapter)时,客户只需要一端接USB插头,另一端则以USB线缆焊接在上述装置上即可实现。由于传统的USB3.0Type-A的插头仅有9PIN,焊接点不多,因此可以人工方式焊接。此外,在进行理线、焊线作业都不困难。然而若以现今的Type-C规格而言,插头共有22PIN,与对应焊接的电路板尺寸也缩小,焊接空间有限。因此不论是以人工或其他方式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理线或焊线都变得十分困难。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转接Type-C焊线的不易与其规范的端子定义,提出一种在USBType-C架构下可以达到弹性地应用于产品上的转接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使各电子线容易地电性连接于电路板间距较大的导接垫上,再利用电路板内电路布局的特点将电连接插头所连接的信号输出的电子装置及其传输线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确保产品品质及其高速传输速率可靠性的电子装置及其传输线缆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输线缆结构,其包括:
一电连接插头,符合一USBType-C规范,该电连接插头连接一缆线,其中该缆线包覆多条电子线;以及
一转接单元,包含具有相对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的一电路板、邻近该第一端的多个第一导接垫及邻近该第二端的多个第二导接垫,其中各该第一导接垫与各该第二导接垫电性偶接,且各该第一导接垫分别与该些电子线电性连接。
上述的传输线缆结构,其中各该电子线更包含二对以上差分信号线、至少一条接地线及至少一条电源线。
上述的传输线缆结构,其中更包含外接的一电源插头,该电源插头与该至少一电源线电性连接。
上述的传输线缆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电源线更电性连接于任一各该第一导接垫上,且单一的该电源线分别间隔任意两对该差分信号线。
上述的传输线缆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电源线能够独立地从该缆线中拉出。
上述的传输线缆结构,其中各该第一导接垫间的间距大于各该第二导接垫的间距,且该第一端的尺寸大于该第二端的尺寸。
上述的传输线缆结构,其中各该第一导接垫与各该第二导接垫分别设置于该电路板的一表面上,或各该第二导接垫能够分布于该电路板的相对两表面上。
上述的传输线缆结构,其中该电路板为一硬性印刷电路板或一软性电路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一如上述的传输线缆结构;以及
一第二电路板,包含具有多个导电端子的一转接插座及至少一电连接插座,该电路板的该第二端能够插接于该转接插座上,且各该导电端子弹性地接触各该第二导接垫。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电路板还包含一电源插座及一第三电接垫,该电源插座供与该电源插头插接,该至少一电源线分别与该第三电接垫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具有以下功效,电子装置不需要额外理线,也不需要焊接作业,只要简单的将转接单元插接在转接插座就可以完成组装,而轻易达成USBType-C信号/电源输出的目的。因此电子装置也不需要另外通过两个USBTypeC的公、母头连接器即可应用于现有的产品中,而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传输线缆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转接单元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平面图;
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转接单元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平面图;
图4为绘示本实用新型转接单元的第三具体实施例平面图;
图5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图;
图6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3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