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陶瓷尾柄插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2910.7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博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14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陶瓷 尾柄插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陶瓷尾柄插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光缆通常用于通信领域,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在首尾设置尾柄以方便连接;现有技术中的尾柄通常通过光纤插入、注入胶水并进行高温固化,以达到固定的目的。
但光缆的外径与金属柄内孔间隙较小,固化后的353ND胶在进行可靠性测试如高温高湿、TC、拉力测试等,两种现象脱落不良现象,一种脱落形式,部分光缆就会从固化好的353ND胶里面脱落出来,二种脱落形式光缆与胶一起从金属尾柄孔里面脱落出来,故很难解决该问题。
因此,社会迫切需求一种新的光纤陶瓷尾柄插芯,能够防止光缆从尾柄插芯中脱落,以应对日益生产发展的需求。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陶瓷尾柄插芯,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光纤陶瓷尾柄插芯,包括剥纤后的光缆、陶瓷插芯以及与所述陶瓷插芯套接的尾柄插芯,剥纤后的所述光缆插入所述陶瓷插芯和所述尾柄插芯中轴预留的空间内,并通过灌封胶水固定,其特征在于:固定于所述尾柄插芯中的剥纤后的所述光缆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尾柄插芯中设置有内螺纹。
较佳的,所述的外螺纹设置于经剥纤后的所述光缆后部。
较佳的,所述胶水为353ND胶。
较佳的,所述的尾柄插芯与所述的陶瓷插芯可分离。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所述光缆与所述尾柄插芯间的螺纹连接后,不易于将所述光缆从所述尾柄插芯中脱出,从根本上防止光缆的脱落;
(2)所述光缆、所述陶瓷插芯、以及所述光纤尾柄相连接固定后挤入胶水,进一步加强了其相互间的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纤陶瓷尾柄插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陶瓷尾柄插芯去除光纤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下的光纤陶瓷尾柄插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纤陶瓷尾柄插芯中经处理后的光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会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相同构造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描述。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纤陶瓷尾柄插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陶瓷尾柄插芯去除光纤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为现有技术下的光纤陶瓷尾柄插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纤陶瓷尾柄插芯中经处理后的光纤结构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所述光纤陶瓷尾柄插芯,包括经剥纤后的光缆6和套接的陶瓷插芯2和尾柄插芯3,剥纤后的光缆6插入陶瓷插芯2和所述尾柄插芯3中轴预留的空间内,并通过灌封胶水固定,固定于所述尾柄插芯3中的剥纤后光缆设置有外螺纹8,且所述外螺纹设置于所述剥纤后光缆的后部4,所述的尾柄插芯3设置有内螺纹7,所述光缆1与所述的尾柄插芯3间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再通过灌封胶水进一步固定,使得所述光缆1不易于从所述尾柄插芯3中脱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插芯2和所述尾柄插芯3之间压接过盈方式连接,所述陶瓷插芯2和所述尾柄插芯3之间的空隙,即图1中所示的缝隙5通过胶水灌注连接。其中,图示中6为经剥纤后光缆的前部,图示中的4为经剥纤后光缆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步骤为:
对剥纤后光缆的后部4进行开设外螺纹处理,形成如图4所述的外螺纹8,所述陶瓷插芯2和所述尾柄插芯3之间进行压接过盈方式套接,并将所述光缆1插入陶瓷插芯2和尾柄插芯3中轴预留的空间内,具体的是剥纤后光缆的前部6设置于陶瓷插芯2中,具有外螺纹8的所述光缆后部4设置于尾柄插芯3中。
将353ND胶灌注至光缆1、陶瓷插芯2和尾柄插芯3的空隙5,并对尾柄插芯3进行高温固化。
对比图1和图3可以明显的看出本实用新型固化后的353ND胶在光缆1、陶瓷插芯2和尾柄插芯3的空隙5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固定套,将所述光缆1螺纹连接在所述尾柄插芯3和所述陶瓷插芯2之中,从根本上防止光缆脱落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博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博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2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