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端面焊极耳汇流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31838.6 | 申请日: | 2015-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6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冲;钱龙;饶睦敏;李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端面 焊极耳 汇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端面焊极耳汇流片。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伴随着我国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与力度的不断升级,国内电动汽车飞速发展,但仍存在续航能力差,充电时间长,大倍率放电循环寿命短等情况。而目前困扰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则主要是:快速充放循环寿命短,快速充放电时电池温度上升快引起的安全问题。端面焊技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用于端面焊的极耳作为这一技术的关键点,一直存在这焊接不牢,电池性能发挥不稳定,生产效率低等诸多问题。
现有的应用于端面焊的极耳,多采用十字型设计,这种十字型设计。这种十字型设计由于焊接原点多设定在中心,因此不能有效的连续作业,一个极耳分为4次操作,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另外,这种十字型的耳将电芯分为4个象限,圆心围的两个焊点之间的距离较远,中心的两个焊点之间的距离较近,这将导致极耳在汇流的过程中,每个焊点经过的电流不是一样大的,汇流大的焊点肯能产生瞬时电流过大引起脱焊,或者长时间通过大电流,导致焊点的耐久度不够,即焊点的使用寿命不一样,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锂电池端面焊极耳汇流片结构,该结构能够极大的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电池端面焊极耳汇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孔(1)、焊接凹槽(2)、导液孔(3)、导流盘(4)、折叠槽(5)、导电极耳(6)。所述中心孔(1)置于导流盘(4)中心,中心孔(1)两侧和顶端分别分布焊接凹槽(2),所述焊接凹槽(2)与导流盘(4)非等面,所述的导液孔(3)和导电极耳(6)分布在汇流片周围。
优选的,所述焊接凹槽(2)为扇面,其外弧与中心孔相切,内部均匀分布焊接点。
优选的,所述导液孔(3)为圆形,圆心两两连接组成等腰三角形且直角定点与中心孔(1)圆心重合。
优选的,所述折叠槽为半圆弧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锂离子汇流片,有效降低电池内阻30%以上,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的倍率性能,使大倍率循环性能成倍增加,并且根据生产实际需求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汇流片俯视图
图2为汇流片侧视图
图3为汇流片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锂电池端面焊极耳汇流片,它包括中心孔(1)、焊接凹槽(2)、导液孔(3)、导流盘(4)、折叠槽(5)、导电极耳(6)。在导流盘(4)中心开出中心孔(1),并在周围开出三个圆形的导液孔(3),导液孔(3)的圆心组成等腰三角形且直角定点与中心孔(1)圆心重合,在导液孔(3)分布三个扇面焊接凹槽(2),焊接凹槽(2)外弧与中心孔(1)相切且扇面上分布均匀的焊接点,焊接凹槽(2)与导流盘(4)非等面,导流盘(4)与导电极耳(6)为一个整体且在连接处加工出半圆弧形的折叠槽。
本发明针对圆柱形电池工作流程如下:将焊接凹槽(2)底部与电芯极片紧密贴合,使用激光焊接将汇流片与电芯焊接在一起,焊接点均匀分布在焊接凹槽(2)内。中心管通过中心孔(1)插入。导电极耳(6)沿折叠槽(5)折叠之后与盖帽焊接在一起,电解液通过导液孔(3)快速浸润电芯极片,电芯反应产生的电流通过焊接凹槽(2)的焊点传导到导流盘(4)上,再通过导电极耳(6)传给盖帽,输出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1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锂电池正极涂敷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密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