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端托轮支撑的电缆绞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1520.8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0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凯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B65H54/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端 托轮 支撑 电缆 绞车 | ||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电缆绞车,是卷放电缆的一种设备,用于将连接两个相对移动的物体之间的电缆保持平顺和合适的松紧状态,防止与周边物体刮擦、缠绕,产生死结拉断等事故的发生。该设备中一个部件为圆筒状(也可以是多边型)的物体,用以卷绕存放电缆。
电缆绞车的适应性较强,所连接的相对移动的物体,一般无固定的移动轨道或路线(比如科考船拖拽的海洋探测器)。如果它装设在移动物体上,除了移动物体本身的移动无固定的移动轨道或路线外,其卷筒上放出的电缆所连接的非移动对象一般也经常变更(比如岸电馈电船载电缆绞车)。为适应无特定轨道的工作状况,电缆绞车需要人工干预操作。电缆绞车对移动电缆的导向要求较高,卷绕移动电缆的卷筒一般配置排线器,有时还配置其他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绞车的卷筒内有很大的空间。为了使设备紧凑,碳刷-滑环组一般装设在卷筒内。碳刷-滑环组在电气上属于滑动电接触,碳刷是易耗品,需要打开卷筒定期检查维护,一般需要将卷筒某一侧的端板做成可拆卸的端盖。卷筒在工作时会有转动,因此需要支撑起卷筒方便其转动。目前的卷筒大多两端均采用轴端支撑,即在卷筒的中心轴上安装轴承,卷筒通过轴承安装在底座上,底座通过卷筒中心轴上的轴承支撑卷筒的重量。轴端支撑妨碍了卷筒端盖的拆卸,需拆除轴端支撑方能打开卷筒的端盖。这会给碳刷-滑环的检查维护造成很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碳刷-滑环组的检查维护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卷筒一端仍然使用轴端支撑,另一端采用托轮支撑。使用托轮支撑不会妨碍打开卷筒端盖,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卷筒内的装置进行维修。
托轮支撑的主要部分是两个托轮和一个轮圈。托轮装设在卷筒端盖处的侧下方,卷筒轴线的左右各一个。在卷筒上紧靠端盖处,装设轮圈。两个托轮与轮圈保持良好的滚动接触,支撑起卷筒该端的重量。两个托轮的中心对卷筒中心形成的角度一般在45°-120°之间。除非特殊需要,两个托轮对卷筒的垂直中心面一般对称布置,形成稳定的三角形。
卷筒的驱动可以使用常规的轴端驱动。在这种驱动模式下,驱动马达通过减速机驱动卷筒主轴来驱动卷筒。此时如果使用带空心轴的减速机,可以将卷筒中心轴的一端穿入减速机的空心轴,借用减速机的轴承来实现轴端支撑。
也可以通过驱动托轮来驱动卷筒。在这种驱动模式下,在托轮和轮圈上加工齿形,互相啮合。马达通过减速机驱动带齿的托轮带动带齿的轮圈来驱动卷筒。
为了使移动电缆在卷筒上卷绕整齐,卷筒上的电缆通过排线器收放。排线器也由卷筒的传动系统驱动:在卷筒主轴上安装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驱动排线器丝杠旋转,带动排线器配合卷筒上电缆的收放同步移动。
当移动电缆很长时,如果像钢丝绳卷筒一样只在卷筒上卷绕一层,则卷筒体积将会很大,为此可以考虑在卷筒上卷绕多层电缆。当卷筒上一层电缆绕满后,需要将电缆继续卷绕在该层电缆之上,此时卷筒需继续按原方向旋转,同步驱动的丝杠也继续按原方向旋转,但排线器需要反向移动往回排线,一般的单向螺旋丝杠不能实现这个需要。本实用新型使用双向丝杠带动排线器,可解决换向问题。
在双向丝杠上,交叉地刻有左旋和右旋两种螺纹,除了旋向之外,两种螺纹的螺距、槽形等参数都相同,在丝杠的端部,有过渡螺纹将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平滑地连接。滑块嵌在某个旋向的螺纹中,滑块推动排线器移动。滑块移动到某旋向螺纹的端部后,开始进入过渡螺纹,滑块受过渡螺纹的压制逐渐改变方向,当滑块进入反旋向的螺纹,即完成了排线器的换向。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端托轮支撑的电缆绞车的示意图,图中卷筒采用轴端驱动。图中1是卷筒端盖,2是轮圈,3是移动电缆,4是排线器,5是排线丝杠,6是卷筒固定端板,7是卷筒驱动马达,8是减速机,9是主动链轮,10是链条,11是从动链轮。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卷筒端盖已卸去。图中3是移动电缆,4是排线器,12是托轮,13是碳刷,14是滑环,15是卷筒。
附图3是双向丝杠的示意图。图中21是左旋螺纹,22是右旋螺纹,23是在左旋螺纹中的滑块,24是过渡螺纹,25是在过渡螺纹中的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凯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凯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15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铁路配砟整形养护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